信息社会的企业治理创新(2)
2016-04-02 01:04
导读:3. 从重视经济性转向重视企业伦理。在产业经济社会,企业的唯一目标就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因而很多企业对社会财富贪得无厌地掠夺,不惜损害社会
3. 从重视经济性转向重视企业伦理。在产业经济社会,企业的唯一目标就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因而很多企业对社会财富贪得无厌地掠夺,不惜损害社会公众利益,破坏生态环境,竭泽而渔地掠夺自然资源,甚至为了一己私利,损害所有者、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权益。而在信息社会中人们的价值观念,生产和消费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特别是至公司对社会生活方式、道德伦理价值观念的发展变化越来越具有直接的影响,人们要求企业行为更符合社会道德伦理,这使得企业必须从社会伦理准则来熟悉和规范自身行为,以重视社会责任的形象来赢得人们的赞赏。一是要把企业看成准公共机构,不仅追求利润,而且对保持社会公平做出实质性的贡献。二是作为担负企业经营责任的经营者,除了追求个人私利,还应对出资者的财产负责,保证生产者收进增加、福利改善。三是个体私利的最大化与整体的社会责任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没有无责任的自由。总之,必须把个人价值与经济效益、社会责任结合在一起。
二、企业经营治理方式创新
1. 企业经营治理的信息化。信息化是企业治理创新的基础,企业必须切实加强信息化建设。由于信息化能进步其应变能力,可以进一步融合企业的各种资源,使各项资源能综合、公道、集约、高效地使用, 大大进步生产经营效率。随着企业获得和分析处理信息能力的不断进步,企业可以跟踪世界上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的最新成果以及信息的更广泛的共享,与外部尤其是与消费者更直接和密切的联系等将大大进步企业的创新能力。因此,企业必须切实加强信息化建设。
2. 注重柔性与***治理。柔性治理是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伏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成人们自觉的行动。自我改善的柔性治理以严格治理规范为基础,以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为条件,以员工为自我治理的主体,通过一种顺势而人性化的治理来强化治理的应变能力。它是以理性的治理思维,超越了传统的硬性规范治理模式,把刚性治理制度的强制实施发展成为员工自觉的行为要求和弹性的约束准则;把被动的事后惩罚转变为事前预防性的相互监视;把围绕生产的治理结构调整为以市场为中心的灵活应变的弹性治理机构;把员工在企业中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相融合。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治理指使组织系统达到内外协调、调和、融洽、谐和的治理。***理论是建立在
系统理论与系统分析的框架之上的。企业组织是一个系统,它与外界各系统及其本身内部的各种要素都是密切联系的,***治理的基本思想就是如何在各个子系统中形成一种***状态,从而达到企业组织整体的***的目的,以达到效率最大化。
要实现企业内部的***,首先,领导者应有很强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带头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奋斗,并处处关心体谅员工,善于联系员工,为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创造条件。其次,领导者应有谦逊诚信的品德和***同等的作风,尊重员工的人格,虚心听取各种意见。其三,领导者应善于在物质和精神上体恤员工。日本的企业界十分夸大***治理,日本劳工运动评论家森田实对松下公司的这一制度的特点评论说:“日本的企业就象父亲,劳工组织就象母亲。公司的中层干部就象亲兄弟,而企业的劳动者便是子女。”日本企业所培养的是亲情味的大家庭式的***。
要实现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的***,首先,进步产品质量是调试企业与客户、市场和消费者之间关系***的重要方面。我国台湾体育用品巨豪、光男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光男在讲述他在调试企业外部环境***方面的经验时说:“高质量的产品是实现主动调试客户,使自己与客户能在利益一致的基础上达到***的最根本条件。”其次,在***治理中还必须处理好“和”与“争”的关系。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没有竞争力的企业必然要被淘汰,“和”与“争”是事物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必须正确对待,不可偏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