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业银行金融衍生产品营销谈其风险治理策略(2)
2016-05-05 01:06
导读:三、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治理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市场营销理念,致力于银企双赢。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从长远看将进步
三、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治理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市场营销理念,致力于银企双赢。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从长远看将进步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同时也将促使农业银更加行关注规避汇率风险,增强市场应变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客户。人民币升值后对不同行业及公司的影响相当复杂且有所区别。理论上而言,货币升值对进口导向型行业以及本国的非贸易品行业(如房地产)有利,但对出口导向型行业将产生不利影响。我行要充分熟悉,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人民币升值后对重点客户的影响,加快业务创新,密切关注汇率利率走势,研究重点企业的业务需求,及时推出总行开发的各类外汇理财产品,为客户提供避险、保值的产品和服务。在业务拓展中要本着对客户负责的态度,实事求是、客观全面的向客户揭示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避免营销中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引起不必要的纠纷。要站在银企双方的角度上,从战略高度看待银企双方的长远合作和发展,谋求双赢。
(二)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在防范风险的条件下大力发展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一是切实防范利率、汇率的市场风险。目前,人民币升值压力继续存在、国际市场利率趋高、汇率继续大幅波动。国内外汇存贷款利率基本市场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继续完善。要密切关注利率和汇率的走势,严格控制外汇买卖和结售汇敞口头寸。二是进一步细分市场、细分客户,要从战略高度对重点企业进行评价和对比,对客户进行价值分析和风险衡量,确定是否进进及进进的时机和市场占比。三是进一步加强本外币一体化经营。国际业务一定要依靠公司业务提供支持,依靠信息、情感、投进的支撑,分析有无产品营销的切进点和合作点。已进进的企业要结合市场变化情况,特别是利率、汇率的不确定性,作好应对工作,加强国际业务对人民币业务的支撑作用。(三)是要有风险转移与对冲的手段和工具,实现风险定价和分散。西方银行业已经积累了一些风险治理经验,比如建立风险治理工具系统,从而具备了衍生产品的定价和风险计算能力;建立风险治理制度,设置最高风险额度和损失额度;设置独立的风险治理委员会,这个委员会具有很高的专业能力且独立于交易员,分线汇报直达决策层;公司上层高度重视风险治理。我国金融衍生产品的治理技术和手段目前虽不具备这样的水平,但这是今后的努力方向。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四)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治理体系,包括市场风险的识别、量化、监测和控制体系,以及与风险治理相适应的内部控制体系和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首先,高级治理层对本行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战略要有清醒地熟悉,要制定具体的是非期发展规划,对每一项衍生产品都要有很好地把握,本行的风险偏好要通过适当的方式向全体从业职员进行宣讲,把治理层的意志有效转化为各级治理层和操纵层的自觉行动。其次,要严格授权授信治理,明确权限划分、岗位职责,严格控制交易程序,将操纵权、结算权、监视权分开,建立完善业务线的横向制衡,治理线纵向制约的内控机制,从业务部分开始就筑起风险治理和防范的第一道防线。第三,业务主管部分定期进行例行合规性检查,
就业务操纵中存在的题目进行揭露和揭示,及时提示风险,修正制度上、治理上、操纵上存在的隐患。第四,要突出内部审计部分的监视检查,审计部分围绕内部控制的健全性、适当性、有效性方面进行符合性和实质性审计测试,独立发表审计意见,堵塞治理上的漏洞。各部分各业务线建立起自控、互控、监控的立体式监视网络,有效防范和化解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纵风险和活动性风险等各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