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资本化论文(1)(2)
2016-05-17 01:01
导读:1.促进人力资源的公道配置和有效活动。人力资源作为重要的社会经济资源,同样具有有限性的特征,存在着有限供给与无穷需求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
1.促进人力资源的公道配置和有效活动。人力资源作为重要的社会经济资源,同样具有有限性的特征,存在着有限供给与无穷需求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途径就在于实现人力资源的公道配置,且须从两个方面考察。从静态看,一是达到人尽其能,也就是对于任何人力资源个体而言,目前的职业选择均是最佳的,即能够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二是各用人单位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替换效率均已达到最高,也就是目前人力资源的任何替换都将会降低人力资源的效率。从动态看,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的有效活动上,即各人力资源个体都能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条件适时地通过市场进行职业更换,用人单位也能根据各自的经营环境和效率目标要求,适时地通过市场进行职员替换。人力资源公道配置的实质在于实现人力资源供需的动态均衡。
2.完善企业资本产权制度,实现人力资本产权激励。资本产权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要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应首先完善企业的资本产权制度。企业资本产权是企业资本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等各种权能的同一体,资本产权制度也就是处理资本的这一系列权能的契约规则。所谓产权激励,就是在公道进行产权分割和权益界定的基础上,通过产权利益对各产权主体实施激发和鼓励,其目标就在于通过产权利益驱动,使各产权主体能充分发挥实现团队目标的能动思维,并行使能动行为。有效的产权激励是以完善的资本产权制度为条件的。
企业产权激励的对象主要是企业的人力资源。一方面,人力资源不仅是内在于企业的、直接决定企业资源配置进而决定企业价值形成和增值的主要生产要素,而且具有不同于其他生产要素的特征,即它是一种“活”的要素,是企业的“主动资产”,它的所有者(即个人)完全控制着资产的开发利用。另一方面,由于现行制度的缺陷,使得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与外部利益主体(主要指财务资本所有者)在目标函数方面存在着差异,加之企业合约的不完备性,以及外部利益主体受信息获取与监视本钱的限制而难以实施有效监视等方面的原因,以致企业内部难免存在“内部人控制”现象。以上两个方面分别表明了企业人力资源的积极意义和在现行制度下可能存在的消极方面,从而也说明要充分发挥企业人力资源在资源配置方面的积极意义,有赖于从制度安排方面建立健全对人力资源的激励机制。对企业人力资源激励的形式很多,诸如工资、福利、奖金、休假、职位提升等,但最根本、最有效的莫过于人力资本产权激励。首先,人力资本产权激励不仅是一种基于产权利益驱动的内在化激励,而且产权的持久性特征决定了产权主体将会更多地考虑追求长远利益,从而实现激励的长期性。其次,人力资本产权激励不仅体现为一种利益激励,还包含着企业持续发展所客观要求的创新激励。换言之,它可以通过赋予和保护创新者的知识产权利益,达到激发企业技术性人力资源致力于技术发明和创新的目的。可见,人力资本产权激励不仅具有内在性和长期性的特点,而且是一种多功能的综合性激励。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3.推进人力资本投资,促进社会经济增长。人力资源资本化表明人力资源投资是一种资本化投资,同时,它是以追求收益和增值最大化为目标的。一般而言,人力资本收益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人力资本存量,二是人力资本效率。可见,要进步人力资本收益,有赖于扩大人力资本存量和进步人力资本效率。从人力资本存量上看,人力资本投资对社会经济增长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人力资本投资能够进步劳动者的素质,进而能够进步劳动者的生产力。而劳动者生产力的进步既能够提升劳动者单位工作时间的工资收进,又能够通过个人所得税以及企业产出(数目与质量以及实物量与价值量)的增长来扩大社会财富,促进社会经济增长。②人力资本具有知识效应,包括需求效应、收进效应和替换效应等。其中需求效应不仅能够促进物质资本的技术革命,进步物质资本投进的边际产出,而且能够促进社会生产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从而进步社会生产率;收进效应能够促进人力资本产权主体公道配置经济资源,进步资源配置效率,进而促进产出的增长;替换效应则能够克服或缓解经济发展中自然资源与物质资本的稀缺与不足,进而能够保持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③人力资本具有外部效应,并且这种外部效应对经济增长的意义是多元性的。首先,人力资本投资所形成的专业化知识能够使其他要素投进产生递增收益,进而使整个社会经济的规模收益递增。其次,人力资本投资所形成的知识和能力不仅能够提升投资者自身的生产效率,而且能够影响到投资者四周的人,促使他们进步生产效率。再次,人力资本投资在加快社会技术与信息传播、进步人力资源市场运作效率、改善劳动者健康状况、进步社会***程度、降低社会犯罪率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三、人力资源资本化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