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绿色营销的大势所趋(1)(2)
2016-05-21 01:01
导读:(3)国内政策法规。随着我国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国家的环保力度也在逐渐加大。①鼓励绿色生产: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
(3)国内政策法规。随着我国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国家的环保力度也在逐渐加大。①鼓励绿色生产: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法律法规。部委和地方政府也制定了很多环保规章。财政、税收、金融政策也在向环保倾斜。《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第七条: 国务院应当制定有利于实施清洁生产的财政税收政策;第三十四条:在依照国家规定设立的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中,应当根据需要安排适当数额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根据最新颁布的企业所得税法,企业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企业购置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可以按一定比例实行税额抵免。设立节能专项资金,支持高效节能产品推广、重大节能项目建设和重大节能技术示范,已经被列为2007年中心财政的重点支出安排。国务院日前发布的《节能减排综合性
工作方案》特别夸大,要抓紧出台资源税改革方案,进步税负水平。我国将综合运用税收、收费基金、补贴、转移支付等政策工具,促进节能降耗,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减少和控制污染排放,支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②限制高污高耗生产: “十一五”
规划纲要提出到2010年,我国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目标。对高能耗企业则采取限制措施,对高污染企业采取限制、整改甚至关停措施,如“区域限批”“流域限批”,《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第十二条 国家对浪费资源和严重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实行限期淘汰制度。***在5月3日的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夸大: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国家每年向社会公布淘汰落后产能企业的名单和各地执行情况,接受社会监视。各级政府要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检查和指导,实施严格的赏罚措施。
发展改革委将坚定不移地推进资源环境价格改革,使资源环境价格包含补偿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环境本钱。③行动与压力:绿色GDP将发布,其已纳进地方政绩考核;环保总局五大督察中心已经成立;环保总局与人民银行、银监会联手推出了绿色信贷;节能减排已列为国务院的重要工作任务,已成立专门的
办公室,国务院与地方政府签订节能减排任务状等等。国家已经高度重视清洁生产了。国内国际压力也与日俱增。2006中国水质总体已呈中度污染,IV类(含)以下水质已占到60%。2007年更是出现了太湖蓝藻危机这样严重影响群众生活的事件。国内压力日渐增大。中国根据《京都议定书》,从2010起将承担减排任务。在今年的G8会议上,西方国家就环境题目给予中国很大的压力。7月29日美国财长保尔森访华的首要任务是考察中国环境题目。国际压力也与日俱增。处在这样的宏观环境下,企业怎么能不实施“绿色营销”呢? (4)资源的约束。多年的耗费,使资源持续短缺,原材料和能源价格纷纷上涨。铁矿石涨价使国内钢铁企业哀鸿遍野。产业用电和用水的价格也与居民用水用电分离开来。资源与能源仍将持续涨价,促进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进步资源利用率,降低能源耗用率,发展循环经济,以降低生产本钱。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5)消费者环保意识。我们可以发现两个规律:①消费者的环保意识是逐渐进步的。这与环境的恶化、***的导向、国家的提倡、消费者熟悉水平的进步密切相关②收进和受教育水平越高的群体,环保意识越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对社会群体是否适用?随着生理需求与安全需求的满足,体会注重自我实现,即为社会贡献,绿色环保就是贡献的方式之一。高收进群体的需求价格弹性小,对因绿色而增加的价格不敏感。受教育程度越高,熟悉水平就越高,责任感越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与进步,具有环保意识的群体肯定是发展壮大的。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消费者的声音已经很强大。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民间)发布的环保违规名单第一份有33家跨国企业,8月15日的有90家,8月21日的有超过100家,引起巨大反响。绿色和平组织的“绿色电子产品指南”每三四个月都会出台IT企业环保排名。正是在2006年8月的排名中垫底,促使联想重新审阅其环保观念。公众要求绿色营销的声音已经越来越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