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下面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发展研究(3)
2016-07-11 01:14
导读:三、当前的国内外研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当前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的战略治理研究的主要观点,可通过以下几例具体说明。 观点一:我国企业今后所
三、当前的国内外研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当前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的战略治理研究的主要观点,可通过以下几例具体说明。 观点一:我国企业今后所要发展和依靠的竞争上风,不在于本身的条件和能力,而在于一个网络系统内各成员的选择以及其联结是否具有上风上面。以美国计算机厂商戴尔(Dell)为例,其竞争上风并不在于其产制或设计能力,而在于它选择与治理供货商的能力。这样所构成的网络以满足顾客需要的效能,他人难以匹敌。 观点二:加进WTO以后,采用国际化运作战略是我国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趋势。以我国计算机大厂而言,他们之所以能在世界上居有一席之地,表面上看,主要依靠低本钱和交货弹性上风,但是整体而言,乃在于它们多年来所发展的全球运筹治理能力。在这系统下,他们能整合协力厂,选择适当地点,建立灵敏物流和存货治理效能,使它们所拥有的上风一时也难以被他人取代。 另外,过往的台湾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所依靠的竞争上风,最先为低本钱,其后是专精化。但是,近年来似乎已提升为全球运筹治理能力,经过后者整合了前两种上风来源;由于全球运筹治理能力的提升,才让前两种上风的“综效”(synergy)发挥得淋漓尽致。 这种上风主要建立在所谓“联结性”(connectivity)的特性上。这种特性本身又建立在两个条件上:一是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利用,尤其是网际网络的发展,使信息传输脱离实际载体的限制,大大增进企业与企业间,活动与活动间之密切配合效能与效率;另一则是“信任”关系的加强,克服了对于层级组织或市场交易所带来的交易本钱与低效率的限制。换言之,今后全球化企业所依靠的关键竞争上风乃在于这种“联结性”之增强与改进方面,也代表企业经营者应有的新的熟悉和努力方向。 观点三:企业必须具有在价值链设计中的快速回应能力。这要求快速而又持续性地评估价值链中的创造价值部分和非创造价值部分,Charles H.Fine等人给出了一种价值链战略决策框架工作模型可以指导企业在进行产品、工艺、能力和技术方面的投资和资源决策。GM的高能汽车的消耗
系统工程和IBM的外部资源决策工作都是应用该模型改进他们的产品、工艺、能力和技术方面的投资和资源决策的范例。 观点四:Kathleen M.Eisenhardt以为企业的战略应当尽量简单化、组织化、分阶段化。 另外还有关于“战略和信息技术的动态同步研究”、“战略的调整速度和知识应用速度关系的研究”、“企业内部竞争要素(诸如技术、生产线等)的治理战略研究”、“基于抽样方法的两阶段分析在组织行为的战略治理研究中的应用”、及“如何使定价能力成为企业的战略武器”的研究等。这些研究大多是围绕着如何进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治理观展开的。 治理学和组织学中传统的思路是从自身出发来研究核心竞争力,未来的研究应从经济的和社会的内涵来研究核心竞争力,这相对来说是一种新思路。将核心竞争力看成既是组织资本又是社会资本有诸多好处:第一,它可以从企业财产角度阐释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而且在一些细节方面,核心竞争力具有物质财产的特性;第二,它通过将组织资本引进核心竞争力概念中高度评价了能力的“协调”和“有机结构”内涵;第三,它通过引进社会资本概念将社会环境引进能力中;第四,将社会环境包括在能力概念中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可塑性题目。 大量的研究工作还需深进进行,特别是:战略的实施行为方面需要深进研究。比如,创造核心竞争力的过程如何发生。特别是在研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象中,假如能从经济学和行为科学的角度进行,既能使二者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又可以将两个领域的研究都纳进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理论中。 另外,建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识别体系与企业绩效的
评价指标;研究一个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操纵性强的战略分析框架;探讨产业特性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也是未来对核心竞争力研究的趋势。 还有的学者提出了将复杂
系统理论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相结合的研究将是未来战略治理研究的一个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