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所有制偏好论”:国企改革深化的理论障碍

2016-07-11 01:14
导读:企业管理论文论文,“所有制偏好论”:国企改革深化的理论障碍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 [摘要]我国国有企业改
[摘要]我国国有企业改革难以深化并取得实质性突破与进展,最深层次的原因不在技术与操纵方面,而在于理论层面。“公有制偏好论”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最大的根本性障碍,而“私有制偏好论”又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的误区。夺取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胜利,必须从理论上实现从“所有制偏好论”到“所有制同等论”的根本转变。
  [关键词]国企改革;公有制;私有制
  
  一、“公有制偏好论”:国企改革深化的理论障碍
  
  1.国企改革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的主要标志。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攻坚战打了多年,至今仍处于胶着相峙状态,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与进展。其主要标志为:(1)政企不分题目尚未根本解决。国家职能并未根本转变,企业自主经营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2)大量中小国企改制并不成功。占有关资料显示,中国国企改制已造成4万亿国有资产流失,5000万职工下岗…,这表明,这种改制改革的代价是惨重的。(3)中心直属国企严重亏损的颓势并未有效遏止。仅2006年上半年,就有11户严重亏损,亏损额高达25.2亿元,同比增亏4.7亿元。到2005年12月,中心直属企业已由196户减少到169户,加上盈亏持平的,将近一半中心直属国企的经济效益没有因改革而进步。(4)国有企业人才流失严重,凸现人才危机。据香港《文汇报》2003年11月26日报道,由大陆零点公司和清华大学公共治理学院的“企业危机治理现状”调查显示,北京、上海两地400家500万人民币资产规模以上国有企业,59.8%存在人力资源危机。东北、华北、西北等欠发达地区国有企业人才资源危机状况远高于北京、上海,更是令人堪忧。(5)企业破产失业现象还会进一步加剧。据国资委官员公布,未来4年中国国有企业要完成政策性破产,将有1800多家国企破产退出市场,涉及280多万职工下岗失业。并且,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国有企业经营性破产也将增加。以上情况表明,国企改革目标远未达到,改革任务远未完成,改革攻坚战仍需继续。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2.国企改革攻坚久攻不下的原因不在技术层面及“火力”不够。国企改革的诸多深层次矛盾已经显现,为什么还久攻不下?我以为应进行换位思考。现在看来,久攻不下的原因肯定不在于我们的政策不对头,也不在于我们攻坚的“火力”不够,更不在于改革技术与技巧不当,而是由于我们没有从理论根基上捉住要害与关键。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没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有如“盲人骑瞎马”一样。以往的国企改革攻坚。一直在“怎么改”上打转转,很大程度上还是“试错”式改革,很少或根本没有考虑国企改革的理论根基题目。实践越来越清楚地表明:理论上的障碍已成为当今中国加进WTO后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的根本性障碍。这个障碍就是根深蒂固的“公有制偏好论”,尤其是“国有制偏好论”。若不进一步解放思想,从理论根基和改革指导思想上突破,彻底废弃“公有制偏好论”,尤其是“国有制偏好论”,在实践上国有企业改革就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与成功。
  3.“公有制偏好论”的思想渊源及危害。长期以来,由于受斯大林“社会主义”理论的影响,我国形成了一套左倾范式的所有制理论,即以为公有制尽对的好,私有制尽对的坏;公有制(包括国有制)具有无比巨大的优越性,而私有制则是“万恶之源”。这种脱离生产力水平孤立尽对的“公有制偏好论”,完全是一种尽对化和形而上学,是反马克思主义的货色。然而,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却把它奉为“真理”而加以贯彻实行。所以如此,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公有制偏好论”在我国有着深刻的思想渊源及社会基础。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固然经济基础是封建主义私有制,但“崇公灭私”的思想伦理却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尚书》提出“以公灭私”,年龄战国时期提倡“强公室,杜私门”。东汉马融在《忠经》里说:“人无私,大亨贞”,西晋傅宣在《傅子·问政篇》里告诉我们:“私不往则公道亡”。宋代理学又有“存天理,灭人欲”之说。***“狠斗‘私’字一闪念”,崇尚“至公无私”,还把“私”与“修正主义”联系起来,大搞“斗私批修”,把“崇公灭私”思想发挥到了极致,甚至变成了人们的伦理关系准则。人一旦有了私心,就是人品上出现了天大的题目,具有深重的“原罪”感。正是中国源远流长的“崇公灭私”思想,才使得斯大林型的苏联范式“公有制偏好论”得以持久生存与发展。“公有制偏好论”,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其严重的不良后果。首先,它给人们一种错觉,以为只要是公有制,不管它与生产力发展水平或状况适应不适应,都是好的。公有制不仅具有自然的公道性,还具有无穷无尽的自然优越性。所以一味追求公有制,甚至以为搞公有制就是搞社会主义,搞私有制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其次,它直接导致中国经济结构的单一化,形成“公天下”。到改革开放前,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达56%,集体经济达43%,私有制经济仅剩1%,这还主要是“个体经济残余”,私营经济几乎为零。公有制“一统天下”的直接后果便是所有制结构单一、僵化,缺乏不同所有制经济之间的同等竞争,使经济主体丧失发展动力和活力,导致整个国民经济死板、停滞,甚至出现腐朽趋势。最后,公有制由于财产关切度极低所造成的浪费与损失也相当惊人。一是公共资源与环境惨遭破坏。2005年我国仅此一项所遭受的损失即达5118亿元,约占当年GDP总量的3.05%。二是***消费有增无减。据统计,全国各级政府官员每年的公车私用用度即达2000多亿元,几乎与2006年的国防开支相近;每年以出国培训与考察的名义支出的***也达2000多亿元。三是***吃喝风日益严重。据官方媒体报道,2004年全国***吃喝达3000多亿元,占全国餐饮业零售额7486亿元的40%。
上一篇:论技术创新的产权激励 下一篇:新经济下面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