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所有制偏好论”:国企改革深化的理论障碍(2)

2016-07-11 01:14
导读:4.“国有制偏好论”:深化国企改革的根本障碍。“公有制偏好论”,尤其是“国有制偏好论”,不仅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诸多危害,而且日益成为我国

  
  4.“国有制偏好论”:深化国企改革的根本障碍。“公有制偏好论”,尤其是“国有制偏好论”,不仅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诸多危害,而且日益成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的根本性障碍。(1)强行坚持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并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首先,所谓“主导作用”不是人们主观上册封的,更不能由政府强制规定。在市场经济中,哪一种经济成分起什么作用,只能在同等竞争中客观形成并决定。市场经济只承认竞争的权威,人们的行为和政府的规定只有符合市场竞争规律,才会取得预期效果,否则,将会受到无情的惩罚。其次,市场经济中,价值规律起主要调节者的作用。谁遵从价值规律,经济效益好,经济实力增长得快,就可起主导作用。反之,谁违反价值规律,经济效益不好,总体实力下降,想起主导作用也没有能力和气力。在这一点上是不分所有制成分的。并且随着经济实力的变化,谁起主导作用也会发生变化,而不会永久一成不变。(2)强行贯彻“国有经济控制论”,不利于国有经济垄断地位的破除。可以肯定地讲,国有经济的垄断地位不彻底打破,国有企业的改革就不可能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与成功。所谓“国有经济控制论”,就是指国有经济不仅要控制国民经济命根子,还要加强对其他经济成分(如非国有制经济等)的“控制力”。它是维护国有经济垄断地位的重要基石,也是“国有制偏好论”的典型表现。“国有经济控制论”从理论上说是站不住脚的,由于它混淆了国家的职能与国有经济的职能。控制国民经济命根子是国家的职能,而国有经济作为市场经济中诸种经济成分中同等的一员,并不具有控制国民经济命根子的职能。从实际看,如今世界上很多国家,包括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如美、英、法、德等国,国有经济比重都已很低,根本没有什么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与控制,国民经济也没经常出现失控状态,照样实现经济持续增长与繁荣。这种“控制论”充分显示了对其他非国有经济成分的歧视及“不放心”,似平这些非国有经济成分一发展壮大,一起所谓“主导作用”或“控制作用”,就会“天下大乱”,甚至“改变社会主义性质”。这显然是没有必要的,也是不对的。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当今中国已经加进WTO,中国经济已经逐步融人世界经济体系。WTO规则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起支配作用的重要规则,它根本不问所有制成分,也不问国有经济是否起“主导作用”或是否控制非国有经济。我们若再坚持“国有制偏好论”,人为强行保持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和“控制作用”,不仅客观上难以做到,而且在实践上也要同WTO规则发生矛盾与冲突。因此,中国加进WTO后必须废弃“国有制偏好论”。否则,中国在世界贸易和经济交往中就会受到各种制裁与惩罚。至今,世界上还有相当多WTO成员国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与此也不无关系。
  
  二、“私有制偏好论”:国企改革深化的误区和陷阱
  
  1.“私有制偏好论”与斯密“经济人”。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一直存在两种所有制偏好论,除了上面讲的“公有制偏好论”以外,还有一种“私有制偏好论”。这种理论一直公然地或潜伏地伴随着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进程。
  在经济学说史上,“私有制偏好论”发端于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起源于亚当·斯密的“经济人”理论。他以为,所有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自利”的“经济人”,服从一支“看不见的手”的支配,只盘算个人私利,主观上不会考虑他人或社会利益,但其所作所为的实际结果却会对社会有利。亚当·斯密在其著作《国富论》中讲:“在这场合,像人在很多其他场合一样,他受着一支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往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要达到的目的。也并不由于事非出于本意,就对社会有害。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比起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这就是著名的斯密“经济人”假设。其核心是人的本性或天性是自私自利的,追求自身私利最大化是其从事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与动机。这可以说是“私有制偏好论”的重要思想理论基础。   2.回回到斯密“经济人”必然步人“私有化”陷阱。现代西方经济学基本上是在斯密“经济人”理论基础上完善与发展起来的,其核心是“私有制偏好论”即以为私有制是最公道、最有效率的一种制度安排,是最能充分调动人们积极性因而最具优越性的一种经济制度。正由于如此,他们以为私有制神圣不可侵犯,要全力维护与发展私有制。
上一篇:论技术创新的产权激励 下一篇:新经济下面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