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医院的战略治理研究
2016-09-15 01:09
导读:企业管理论文论文,民营医院的战略治理研究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
摘 要:民营医院的出现
摘 要:民营医院的出现是我国医疗卫生改革和发展的必然产物。面对市场竞争的压力,民营医院越来越意识到实施战略治理的重要性。在实施战略治理的过程中,也会碰到很多题目。对民营医院的内涵、实施战略治理的重要性、碰到的题目及对策建议,进行了具体的论述。
关键词:民营医院;战略治理;题目分析;对策建议
2001年,医疗机构分类治理制度的实施,确定了营利性医疗机构的正当地位。在改革开放、医疗逐步走向市场的大环境下,民营医院应运而生。这些医院在办院思路、模式以及正当参与医疗市场方面有很多值得公立医院鉴戒的经验与做法。民营医院的存在和发展,有利于促进医疗市场的竞争,有利于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卫生服务体系。但是,与公立医院相比,民营医院依然是弱势群体。在公立医院占尽对上风地位的环境下,民营医院要想很好地生存和发展,有效的战略规划与治理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因此,我国的民营医院越来越关注这种现代治理模式——战略治理。
1 我国民营医院的理论界定及其发展历程
1.1 民营医院的理论界定
民营是与官营(政府经营)相对应的概念。“民”在汉语中有多重含义,可作人民、公民、市民解,既可以是一个集合范畴,也可以是个体概念。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法律上同等的个人成为社会经济的基本要素,“民”的概念便进一步延伸而泛指与政府机构相适应的,具有法律人格的个人或由这种个人构成的整体。因此,民营医院的基本含义可表述为:由非官方的民间个人或个人联合体投资兴办的医院。
1.2 民营医院的发展历程
民营医院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但民营医院真正得到大规模的发展是在2001年9月中国开放医疗市场之后。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2003年,由于公立医院资金不足,很多地方政府改革卫生医疗机制,答应公立医院通过委托经营、股份合作、股份制等形式,或整体出让的办法,引进社会资本,并对民营医院实行免除3年营业税制度。这一措施,使得大量民间资本投进到了医疗行业。2003年,民营医院已超过2000家,初步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医院并存发展的局面。
2004年4月9日,中国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在天津召开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再次提出,积极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医疗服务事业,对于社会资金投进医疗事业的,答应出资人取得公道回报,民营医院又一次成为热门投资话题。
目前民营医院产生的主要模式包括:由个体诊所逐渐发展成的医院;一些企业和个人通过吞并、注资改制发展起来的自主经营或股份合作医院;中外合资合作医院;公立医院独裁等。经营特征一般以类专科、中医和民族医院为主,综合性医院、西医类医院较少。它们机制灵活、重视宣传、价格低、服务优的特色满足了人们日趋多样化、多层次的就医需求,已成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我国民营医院现阶段实施战略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题目分析
2.1 没有整体战略和长远规划
没有战略是大多数民营医院难以长大的最根本性的题目。目前民营医院大多数是家族式治理,所谓战略也只是一个仅存在于最高决策人自己脑子里的很模糊的概念,没有经过治理层的集体努力和系统分析,往往是见机行事,说变就变了。有的医院倒是有所谓的战略规划文书,但却没有为实施战略的内部诸要素作任何相应的部署和调整,结果根本进进不了执行层面或者在执行过程中逐渐就无声无息了。有的医院则把具体的一些计划当作了战略,这种情况总是多出现于综合性医院,所以不少综合性民营医院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夭折的命运。大多数突出专科特色的民营医院也只是在医疗范围上做出了定位,没有整体战略思考,缺乏科学、系统的规划和高效的经营治理体制,不能有效利用现有资源把自己的特色充分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