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链企业间的知识治理研究(2)
2016-09-26 01:05
导读:二、供给链企业间的知识共享模式 知识治理中的知识共享是一个过程,是各个知识主体传播和交换信息、想法、经验等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并相互转化
二、供给链企业间的知识共享模式
知识治理中的知识共享是一个过程,是各个知识主体传播和交换信息、想法、经验等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并相互转化和反复提炼,以使其产生协同价值,从而进步知识个体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知识共同体理论夸大知识共享是一种自觉进行和慷慨付出的过程,共享动力来自责任和自我胜任感,是当今知识共享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思想。供给链企业间的知识共享应建立在信任和相互尊重基础上,内容以显性知识为主,注重集体知识的交互和传播。这是由于在供给链中企业是知识共享的主体,显性知识由于其内容明确,易于整理和传播的特点轻易突破地理限制和企业边界,成为供给链企业间知识共享的主要内容;另外,处于保护知识产权和维护竞争上风等因素的考虑,由于隐性知识的内容抽象,其潜伏价值不易估量,所以供给链企业不提倡隐性知识的共享,而趋向于剔除企业独占知识和核心知识的显性知识的共享。
供给链企业间的知识共享包括企业内部知识转化和企业外部知识共享两个层次。
(1)从企业内部来看,知识转化包括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在横向上,同一知识主体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知趣互转化,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过程称为内化,是知识主体吸收外部显性知识的过程;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过程称为昭示,是知识主体把知识明晰化的过程,大量的隐性知识如生产或销售过程中得到的经验和想法被编码化。在纵向上,不同知识主体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知趣互转化,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过程称为汇总组合,是员工的个人知识库汇总到部分和企业知识库的过程,企业知识库在该过程中得到充实和放大;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过程称为潜移默化,是员工个体知识升华为部分和企业集体知识的过程,大量知识的相互转化推动了企业知识创新螺旋的上升。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2)从企业外部来看,供给链企业之间的知识共享在个人、部分和企业3个层面进行,在个人层面夸大以隐性知识为主的个体交流和沟通,注重实时交互和联络;在部分和企业层面夸大以显性知识为主的集体知识传播和共享,注重异步知识交流和共享。
三、实施基于知识共享的供给链治理
针对供给链中知识共享的要求,实施基于知识共享的供给链治理,其具体内容包括以下5个方面:
(1)建立集成的企业供给链信息系统。各企业有适合自己需求发展的信息系统,如MIS、MRPⅡ、CMS、CRM等,它们主要是针对企业自己内部,而没有从全局考虑,实现整个供给链的资源优化配置。只有实现了整个供给链的信息共享才能实现知识交流和共享。首先各节点企业信息系统可以通过COBAR构建一个信息集成平台,解决供给链各节点的信息自动交换,不同数据库之间的互访,不同商用软件之间的接口等题目。增强各企业的信息系统网络通讯处理能力用于与其他节点进行信息共享及供给链全局决策中的信息收集,进而实现知识交流和共享,进步供给链的整体竞争力。
(2)建立用于知识共享的知识库、方法库、模型库、文件库。一方面方便保存企业知识,同时为各种技术和系统进行知识共享创造条件。其中知识库的来源可以是供给链中各企业人为知识的拥有者,如知识员工,形成知识团队通过协同等方式构成知识网络,亦可是各个方面专业员工的知识特长。另一方面也可以是通过DM、OLAP从数据仓库中挖掘产生知识,经过与相应专家和用户认证,存进知识库。在模型库、知识库、方法库、文件库的支持下,提供供给链综合决策支持功能,如供给链合作伙伴选择、绩效评估、链节激励、利益风险共享、产品结构优化等,进行供给链整体优化。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3)通过数据挖掘(DM)实现知识共享,支持决策。数据仓库和数据集市中存储了大量对生产经营有辅助作用的知识,只有通过DM、OLAP才能使数据转化为人为可以理解的知识。首先通过OLAP、DM从数据集市中获取的综合的、有价值的信息知识,同时采用相应的知识发现方法从模型库、方法库、知识库、文件库中发现知识,然后经过与领域专家交互,经过专家的认证,直接在网上发布,方便员工对知识的利用,为供给链中各企业治理和决策提供强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