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活力之源——创新型文化研究(2)
2016-10-10 01:07
导读:(三)创造性的文化:创新型文化就其本身来说,其特质中包括“三种精神、两个能力、一种意识”,即:创新精神、科学精神、批判精神、实践能力、开拓
(三)创造性的文化:创新型文化就其本身来说,其特质中包括“三种精神、两个能力、一种意识”,即:创新精神、科学精神、批判精神、实践能力、开拓能力、开放意识。在创新文化的培育中,要加强对上述六种特质的培育和养成,让这种创新的特质深进每个员工的精神深处,其中特别要留意培养员工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批判意识,不断进步自身的创新能力。
(四)特定性文化:特定的企业文化是当代社会影响企业本身发展的深层次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讲,创新型文化既是普遍性的文化,也是特定性文化,其特定性就在于一定要与自身企业和行业的特点与实际相结合。具体到创新型文化,就是要求实施理性创新,通过创新往追求并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反对单纯为创新而创新的急功近利倾向。而且,在创新型文化的建设中,要扎根于企业的实际,让广大员工清楚地熟悉到,创新对企业发展、对自身价值的重要意义,从而培养具有自身企业特点的、自身个性的创新型员工,真正把创新实践到工作中。
三、创新型文化构建
(一)构建条件
1.技术条件。技术条件是创新实现的平台,只有具备一定的技术条件,才能给创新型文化的培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而技术本身的挑战,也会给企业创新型文化的建设提供很好的契机。所以,就技术层面来讲,创新型文化建设是“传承有根,生逢其时”。
2.组织条件。组织是否有效、得力,是创新型文化能否“落地”的关键之一,特别是对一些新公司而言,没有历史包袱,迈开创新的步子相对要轻松。同时,公司高层领导重视创新文化的提倡,也是创新型文化建设得以推进提的有力保障。
3.人才条件。在其他条件都具备后,人就成为决定性因素。在推动企业自主创新主体运作上,人才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育是核心。因此,员工队伍素质是创新型文化建设成功的关键因素。员工队伍素质较高,知识背景、工作经历差异较大,而且整体较年轻化,呈现梯队配置,互补性强的人力资源结构有助于不同思想的交流、碰撞,可为创新型文化的形成提供较为有利的条件。 4.文化条件。文化对于一个企业、一个组织的作用,就像空气之于人类一样不可或缺。文化的作用就是通过一个由制度和行为构成的系统往不断改造组织、塑造员工,其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特别是对于已经形成了一些特有的文化习惯和工作作风的企业,既定的文化沉淀都为创新型文化的建设提供较好的文化基础,当然也有成为创新型文化建设障碍的可能。所以,在创新型文化的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既有的文化资源;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先进文化的引进、碰撞、融协力度,为创新型文化的形成提供新的基因。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二)构建目标及思路
1.构建目标。构建创新型文化就是将企业的创新提升到文化理念的层面,使创新真正成为每个成员的价值追求的最高目标和自觉行动,由此形成新的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和强烈的创新文化氛围。具体说,就是要通过机制激励、队伍培养和能力建设,以专业化和职业化为突破口,形成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机制创新为保障,以人才队伍为依托的全方位创新体系,终极把企业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很强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2.构建思路。根据构建目标,创新型文化构建思路可以形象地称为“一体两翼”,即:以自主创新为主体,以机制创新和人才培养为两翼。
(1)三者之间的关系。自主创新主要依靠机制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支撑。反过来,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又可以为机制创新和人才培养提供强大的动力和资源。三者之间是相互支持,相互影响的关系。
(2)机制创新是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的最重要的条件,它包括治理制度、运营体制等多方面内容。对机制创新来说,应着重做好“三个一”的工作,即:构建一种机制、营造一种氛围、建设一个平台。
构建一种机制主要是指要构建一套涵盖技术创新机制、治理创新机制和文化创新机制的完整体系,从而达到通过制度的气力规范、推动创新活动的运作以及创新人才的培养选拔的目的,确保创新的规范性、持续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