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外包的动态治理研究(2)

2016-10-29 01:01
导读:三、外包的动态治理 通过以上分析为使企业能够从外包战略中获得最大化的效益,我们提出贯串外包活动全过程的动态治理模型。该模型受到文献3的启发

  三、外包的动态治理
  通过以上分析为使企业能够从外包战略中获得最大化的效益,我们提出贯串外包活动全过程的动态治理模型。该模型受到文献3的启发,并鉴戒了文献4的思路。
  1. 战略分析与选择。
  企业首先要找出进行外包的业务,并确定外包的目标效果。正如彼得—格鲁克所说:做恰当的事比恰当的做事更重要。企业首先要在自己的组织使命指导下,进行SWOT分析——包括外部机会与威胁、内部上风与劣势分析——来确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或预备培养的核心竞争力)所在,然后对企业的全部业务作系统的考察,找出那些体现核心竞争力的业务加以保存并优先配置资源。其他的业务,可以考虑外包。
  一般来说,下列业务应该外包出往:(1)其中所包含的核心技术不是本企业的所长,且与企业的核心能力关联度极低;(2)外部供给商在资源、技术、规模、需求反应速度上具有明显的比较上风;(3)给企业造成较大的资源占用,且投资回报率较低。
  一旦决定了实行外包的业务,就必须同时制定外包的目标效果,做到有的放矢。由于正如前文所述,尽管外包能给企业带来的一些普遍的好处,但对某一企业具体的外包行为,其效果却不尽相同。有的企业可能重视本钱的降低,而另外一些企业则可能更看重资源的优化配置所带来的效益。具体目标效果的制定将影响随后的决策及治理过程。
  2. 选择供给商。
  任务是根据外包的目标选择合适的供给商。实施外包远比普通的采购要复杂,企业的目的是寻求能够一起解决题目的合作伙伴,而不仅仅是单纯的产品或服务的供给商。因此在确定供给商的过程中,应该从多个方面慎重考察,最好在选择过程中综合企业的财务、研发、人力资源、市场等领域专家的意见。供给商的合作意愿、信用等级、综合实力是最重要的因素,但企业还必须留意组织文化的差异及对供给商的绩效进行监控的难易程度等。错误的选择往往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转移本钱。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此外,为了防止关键技术的不当扩散,企业可考虑选择与供给商的合适的合作深度及合作方式,这方面可鉴戒Nike公司经典的分级外包治理模式。
  3. 外包的过程治理。
  业务外包出往之后,企业仍然应当始终保持积极的姿态。企业要使外包实现最初的目标,就必须充分重视与供给商的合作和交流,在这种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使得供给商在理解企业的需求方面做得更好,而且会促成企业与供给商之间的技术、经验和知识的扩散,从长期来看,这将极大地进步双方合作的质量。在众多成功案例中,American Express公司的IT外包策略很值得鉴戒。例如,American Express公司把原来由自己开发的一部分IT系统转包给专业软件公司开发,但仍然积极的参与,这一方面使American Express公司的需求得到很好的满足,同时也使公司能够有机会跟踪专有技术,特别是后者,假如碰到特殊情况公司不得不更换供给商时,它能大大降低转移本钱。
  4. 外包的绩效考核。
  企业实施外包战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节约本钱、资源并进步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因此可以相应地从这些方面出发对外包的绩效进行考核,主要是通过业务外包前后的对比来进行评价。
  对外包的绩效进行公正、公道的评价是外包治理的难点之一。由于有很多隐性的、无法定量化的本钱和收益的存在,这就要求由高层决策者站在战略的高度系统评价外包战略的效果。另外,对效益的评价必须同时考虑所承受的风险,所以企业与供给商合作关系的稳定状况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5. 供给商关系治理。
 基于战略的考虑,企业应当努力把与供给商的合作关系提升为信赖关系。企业与供给商之间的正式契约固然可以对双方的合作行为做出数目、质量、时间等方面的严格规定,但它只能对可量化的部分实施监控,对难于量化的部分则无能为力,最为典型的是供给商在改进技术、降低本钱等方面的积极性。而组织间的信赖关系则由于建立在认同共同利益的基础上,能使双方在合作中始终保持自觉而积极的姿态,不断增强合作信心,从而促进沟通、降低交易本钱,并终极形成双赢,这是有形的契约无法做到的。
上一篇:从经济危机看企业战略选择和竞争力构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