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企业制度创新题目研究综述(3)

2017-03-07 01:06
导读:(三)企业制度创新的动因 利润是制度创新的原动力(李少斌,2003)[31],制度创新是一种特定组织的行为变化,这一组织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在一

  (三)企业制度创新的动因
  利润是制度创新的原动力(李少斌,2003)[31],制度创新是一种特定组织的行为变化,这一组织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在一种组织的环境中支配行为与相互关系的规则变化。假如制度创新的预期净收益超过预期本钱,一项制度安排就会被创新(林红玲,2001)[32]。制度安排之所以会被创新,是由于有很多外在性变化促成了利润的形成,而这些潜伏的外部利润无法在现有的制度框架结构内实现,于是在原有制度安排下的某些人为获取潜伏利润,就会率先克服这些障碍,从而导致了一种新的制度安排的形成(彭文同等,2000)[33]。
  制度变迁是诱发企业制度创新的另一个动因,制度变迁理论以为,造成制度变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为消除和分散社会或经济风险,节约交易用度,或者是由于资源禀赋的改变、技术的进步、外部经济内部化、收进的预期变化及重新安排,也可能是来自政府的外在推动等。假如与制度有关的不同利益主体对制度变迁的预期净收益超过预期的本钱,一项制度安排就有可能被创新(梅德平,2003)[34]。制度变迁分为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两种形式(曹彩云,1998)[35]。诱致性变迁的一般过程是,由于人们在追求潜伏利润的动力驱动下,当上述外部条件打破了边际收益与边际本钱的平衡后,原有的制度均衡状态被打破了,受潜伏利润驱动的人们便会从事制度创新活动(孔庆峰,2004)[36];强制性制度变迁是指由政府的法律和命令引起的制度变迁,这一点与诱致性变迁是由一群(个)人自发性引致的制度变迁是最根本的区别(林毅夫,1994)[37]。此外,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并不是机械地尽对分开进行的,很大的可能性是两种变迁同时发生,而某种形式的变迁表现得更为明显(范方志,2004)[38]。当然,一项制度安排的变迁往往会受到现存制度环境,如现有的社会制度结构、信仰体系、文化和历史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马健生,2003)[39];并且一项制度的变迁还存在着路径依靠题目,制度变迁可能会进进正确的轨道,但也有可能沿着原来的错误路径前进,还有可能被锁定在某种无效率的状态下(张宏军,2004)[40]。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参考文献:
  [1] 陈彬.技术创新生态化——一种思想的转向[J].桂海论丛,2003,(2):54-56.
  [2] 王曦,赵绘宇.论技术创新生态化的法律制度安排[J].当代法学,2004,(9):3-11.
  [3] 王吉鹏.寻找企业文化的核心含义[EB/OL].http://www.chinamc.org.cn/pages/114/8114.htm
  [4] 黄燕.主导产业:基本理论、现实偏差及近期发展思路[J].中心财经大学学报,2001,(4):52-56.
  [5] 常修泽.现代企业创新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
  [6] 吕受权.“经济人”、产权制度与经济发展[J].贸易研究,2002,(6):6-8.
  [7] 宋长瑞.市场经济制度与政府功能——兼论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经济行为[J].廊坊师专学报,2000,(2):3-18,40.
  [8] 程恩富,等.西方产权理论的哲学审阅[J].经济经纬,1999,(2):14-16.
  [9] 蔡彬彬.20世纪发展经济学的发展轨迹及其启示[J].财经科学,2004,(3):59-62.
  [10] 邓翔,胡国松.制度·经济增长·新经济史—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思学术观点述评[J].天府新论,1994,
  (3):92-95.
  [11] 裘宗舜,艾健明.制度、制造变迁与会计信息失真[J].广西会计,2001,(11):3-8.
  [12] 李国民.融资制度的概念界定与功能分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20-25.
  [13] 宋延康.制度的非均衡与变迁[J].中国财经信息资料,2004,(7):6-12.
  [14] 李文涛,苏琳.制度创新理论研究述评[J].经济纵横,2001,(11):61-63.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15] 王娴.投资基金的制度变迁研究[J].金融参考,1999,(2):7-11.
上一篇:中小企业融资脱困的若干思路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