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上风内生于比较上风
2017-06-30 01:00
导读:企业管理论文论文,竞争上风内生于比较上风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
一、题目的提出 比
一、题目的提出 比较上风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世纪李嘉图提出比较上风理论以来,对比较上风的讨论就没有中断过。20世纪由赫克歇尔和俄林等人开创的要素禀赋理论,经过萨缪尔森等人的完善,取代了李嘉图的模型成为比较上风理论的现代形式,同时也成为现代西方国际贸易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国际贸易分工的进一步深化和国际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不少学者对比较上风的适用性提出了质疑。 澳大利亚的Peter G.Warr(1994)以为,竞争上风理论研究的对象是公司,而比较上风理论则是关于一国怎样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比较上风理论最适用于生产低级产品和标准化制成品的国家,而竞争上风理论对于单个企业具有指导意义;在国家的层次上后者的适应性是有限的,但对于生产高度差异化和复杂制成品的产业化经济来说,它有很强的适用性。竞争上风理论对发展中国家是不适应的,其政策涵义具有潜伏的危险性。固然他的看法有某些公道的成分,但他错误理解了比较上风与竞争上风的关系,不管国家还是企业,两者都是研究资源的有效配置。 洪银兴(1997)以为,依据比较上风理论,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从长期来看可以获得比较利益,但未必能保证产业具有国际竞争力。由于这种比较上风的实现完全依靠价格竞争,缺乏垄断上风。因此,单纯以要素禀赋结构来确定一国的贸易结构,就会掉进“比较利益的陷阱”。洪银兴完全把比较上风理论看成了静态的,实在它是动态的理论,也包括垄断上风。 张亚斌和周琛影(2002)以为,竞争上风从属于比较上风,是比较上风的高级部分;传统的比较上风理论是静态的,而竞争上风理论是其动态化的一个方面;发展竞争上风应该在传统的比较上风的基础上进行。固然他对比较上风与竞争上风的看法有些公道部分,但他把比较上风理论看成静态的,且没有正确理解比较上风与竞争上风的关系。 叶长青和杨超(2003)以为,比较上风和竞争上风是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由于技术、环境等因素的深刻发展和变化,劳动力等资源上风逐渐丧失,从而造成竞争上风作用日益突出,而比较上风作用明显减弱。一个国家的兴旺和发达越来越取决于它的竞争上风而非比较上风。拥有比较上风的国家难以获得长久的发展,它必须将其比较上风转化为竞争上风,即对产业进行结构升级,增加技术含量,努力把劳动力、资源等要素的比较上风转变成竞争上风,从而保持本国繁荣和不断发展。他们也把比较上风理论视为静态理论,而且没有正确理解比较上风与竞争上风的关系。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林建红和徐元康(2004)以为,随着大量新贸易现象的不断涌现,传统比较上风理论出现不适应性。必须对传统比较上风理论进行重新熟悉。竞争上风比比较上风更适合国际贸易发展的实际,具有更强的指导性。这两位作者与洪银兴犯了一样的错误,都把比较上风理论理解成静态的,而且他们没有正确熟悉比较上风与竞争上风的关系。 张江波(2004)以为,比较上风理论和竞争上风理论并不是相互对立的理论,而是从不同角度对国际分工和贸易的解释和研究。比较上风理论的动态化包含有竞争上风理论的思想,竞争上风的形成要以比较上风为基础,动态化的比较上风对经济现象仍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他对比较上风与竞争上风关系的理解方向是正确的,但他还没有很正确地理解两者的关系。 比较上风真的过期了吗?竞争上风真的可以取代比较上风吗?这两者的关系的本质是什么?这些就是要探讨的题目。 二、比较上风和竞争上风的理论回顾 (一)比较上风理论 为了证实重商主义的错误,斯密提出了尽对利益说,为其主张的自由贸易找到了理论依据。贸易并不像他的前人所说,只对单方有利,而是一个非零和博弈,对参与国际贸易的各方都有利。他的这一理论为世界贸易奠定了基础。斯密固然证实了贸易对贸易双方都有利,但条件是贸易国出口的产品要有尽对上风。但假如一个国家连一种尽对上风的产品都没有,它还能参与贸易并得到贸易带来的好处吗?李嘉图在提出经济学最重要概念之一:比较上风的基础上,用比较利益说往返答这个题目。李嘉图指出,即使一国不拥有任何尽对上风,只要各国的劳动生产率有所不同,每一个国家都会有一种比较上风,都能通过贸易获得比较利益。所谓比较上风就是更大的尽对上风和更小的比较劣势,换句话说,在所有产品上都占有尽对上风的国家,应集中资源生产上风相对更大的产品,而在每种产品上都处于劣势的国家,应集中资源生产劣势更小的产品。比较利益说从理论上证实了落后国家也能参与国际贸易并且得到利益,从而为世界范围内更大规模开展国际贸易奠定了理论基础。值得留意的是,斯密和李嘉图的理论都建立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 斯密和李嘉图都以为生产本钱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基础和原因,不同的是前者夸大是尽对本钱而后者夸大比较本钱,但是这两种理论都没说明其中的原因。以新古典经济学为基础,瑞典学者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了解释比较本钱差异从而分工和贸易的要素禀赋理论。他们以为,要素禀赋差决定着要素价格差,后者又决定产品本钱差。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中,产品本钱差决定着产品价格差。因此,分工与贸易终极由要素禀赋差决定;而且一国应该出口密集使用其丰裕要素生产的商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生产的商品,这样的分工和贸易对各国都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