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我国国有高新技术企业薪酬制度对策研究

2017-08-03 01:03
导读:企业管理论文论文,我国国有高新技术企业薪酬制度对策研究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要:国有高新技术企
摘要:国有高新技术企业是我国民族自主创新队伍的主力军,研究如何激励国有高新技术企业的高层治理职员和高级研发职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文章立足于我国国有高新技术企业的薪酬治理现状,指出我国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在薪酬治理上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从而提出我国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应从建立以能力与业绩为导向的薪酬战略,引进宽带薪酬模式,多元化的薪酬激励的导进等方面改进目前的薪酬治理模式。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薪酬制度;对策
  
  我国的国有高新技术企业一般分布于军事、航空、电子、通讯等行业,如中国电子科技团体公司、中国航天科技团体公司等,这些企业的发展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因此,对国有高新技术企业的高级治理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的薪酬激励进行研究,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课题。
  
  一、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薪酬治理现状
  
  由于国有高新技术企业的特殊性质,我国很大一部分高新技术企业沿用的是传统的事业治理体制,留有事业编制名额。事业治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吸引一部分高素质的人才加进研发队伍,由于其稳定的工资福利待遇以及退休后的退休金待遇对于高级人才来说,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然而,这种传统的事业治理体制的组织模式以及由其决定的薪酬模式的种种弊端也日益凸显出来,其在很大程度上已经阻碍了当前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其重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薪酬总体水平偏高,但部分高级技术和治理人才薪酬竞争力相对较弱。企业高级技术人才和高级治理人才的流失是国有高新技术企业最为头疼的一个题目,很多高级人才“跳槽”或者被别的企业高薪“挖走”,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当前国有企业的薪酬治理制度的不公道。外资企业和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往往出高价网罗高级技术和治理人才,而大量的国有企业由于受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员工的薪酬还停留在那种工资套档的模式上,薪酬制度缺乏灵活性,往往出现的情况是,企业总体薪酬水平在当地处于中上水平,而中高层治理岗位、关键技术岗位等知识型员工的薪酬与同行业竞争对手相比则缺乏竞争力,从而导致高级研发人才和治理人才的实际薪酬与市场薪酬相差甚远。因此,大批高级研发职员尤其是年轻的优秀研究型人才不断流失也就成为必然现象。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2. 企业薪酬体系重“资历”,轻“能力”。受传统的事业治理体制的影响,大量的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内存在着严重的层级制度,论资排辈现象在企业内表现的尤为突出,员工能否得到提升,薪酬水平能否得到提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资历的高低。员工只要在企业里呆的时间长,资历够老,即使业绩表现平平,也能得到加薪或者升职。这种体制对于新员工都将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对于大部分新员工来说,学习再多的知识技能也没用,由于他们的资历不够,他们的建议和想法不受重视,短期内根本得不到提拔,这种情况的出现,导致的必然结果就是员工们丧失那种学习创新的能力。
  3. 薪酬结构欠公道,员工收进与工作质量和数目没有有效关联。国有高薪技术企业现有的薪酬体系中,相对固定的工资部分仍占了尽大比重,不同岗级间奖金系数差距不大,奖金作为绩效工资的影响力十分有限。等级工资制的推行,只注重职位对人的要求,而没有充分考虑知识、技能等方面因素,抑制了知识型员工积极性的发挥。
  员工只有升职才能使收进有明显的进步。但是实际情况却是,很多有贡献的员工由于升职名额的有限。往往迟迟得不到升职的机会。这样,在相同职位上的员工尽管在绩效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却拿着几乎相同的报酬。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同一岗级工资仅相差两三百元,奖金中有一半成分作为业绩奖由部分二次分配,变动幅度仅有几十元,根本起不到奖优罚劣、奖勤罚懒的激励作用。这种收进上的均匀主义,严重地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而且也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
上一篇:论企业如何打造服务品牌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