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图构过程中知识活动模式与创新效率(4)
2017-08-06 06:52
导读:3 以模块式产品创新过程为例 技术图构过程所带来专业化分工与协调的最大好处是利己又利人,企业各施其法、各展其能,由于企业之间的相互依存,不但
3 以模块式产品创新过程为例
技术图构过程所带来专业化分工与协调的最大好处是利己又利人,企业各施其法、各展其能,由于企业之间的相互依存,不但进步了企业自身的效率,而且也放大了网络作为一个整体的效率。本文以模块型产品创新为例更加直观地来说明这一题目。模块型产品是指零部件之间用标准化的接口相连接,且由较少零部件构成的一类产品。对于模块型产品来说,在企业内及企业间的产品开发过程中,不需要具备同一性和一体性,只要从市场调集标准零部件,就可以轻易地组装产品。
日本神户大学经济经营研究所教授延冈健太郎(2005)以为即使同是模块型产品,也会由于产品和市场的特性不同,所需要的组织能力有很大差别。在模块化效果中,使产品协调更为轻易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接口的标准化而同时也带来活跃的创新,但事实上反而使产品协调更为困难,因而形成了复杂的因果关系。
固然模块型产品的产品协调应该比整体型产品更为轻易,然而在零部件水平的独立创新较
为活跃时,从对系统的适合性这一点来看,发生过度创新的可能性很大。即可以以为,比起在封闭的场所(企业内、企业间)进行调整的整体型产品,在模块化带来开放创新的场合,Rosenherg所说的技术性不均衡(technical imbalance)更轻易产生。毋庸置疑,不均衡的程度越深,协调就越困难。我们可分析一下笔记本电脑的创新过程。
笔记本电脑主要模块包括CPU、芯片组、内存、HDD(硬盘)、液晶显示器、光盘装置和主板。与台式电脑相比,笔记本电脑的基本设计内容和方法是不同的。台式电脑只要决定了装载在产品上的主要模块的样式,任务就已基本完成。但笔记本电脑,配置上有限制,并且各模块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的。作为基本设计,在决定样式后还必须进行结构、回路设计以及笔记本电脑空机(barebone,由装载、接续模块的“主板”和“本体”两部分构成)的设计。因此,如何使各个模块提供商的产品协调成为笔记本电脑创新的关键环节之一,而促使笔记本零部件提供商彼此之间相互协调的主要依据就是英特尔、AMD等CPU开发约定期发布的技术路线图。这类技术路线图不仅对芯片厂商产品开发进程进行了前瞻和规划,而且对于其他模块提供商的创新提出了指导方向和时点要求。固然,笔记本电脑创新超越了单一企业的边界,但围绕关键部件的技术路线图使得产业链企业创新步调得以一致。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而同样是模块式产品的数码相机的创新模式:数码相机的主要模块为CCD、
光学零件、液晶显示器和电池,为追求更高质量的画质,CCD的技术革新已持续至今,但是对大部分的顾客而言,画质实在已达到了足够高的水准。换句话说,数码相机像素的进步已经到了人眼很难辨别优劣的程度,由于数码相机行业缺乏对产品未来概念和功能的前瞻与协调,无法就创造除画质以外的顾客价值和对新的零部件革新的需求进行分析,因此CCD的进步不得不停止,其结果导致数码相机成为技术稳定的模块型产品,从而难以进步行业收益率。
基于此,我们以为技术路线图过程中的劳动分工和建立在劳动分工基础上的知识分工可以大大加速企业知识的形成、累积和应用。在知识性企业网络里,劳动分工和知识分工不但在企业内部进行,而且在企业外部进行。因此,生产需要拥有很多不同类型知识的单个专业职员和不同类型的行动者之间的合作与协调。企业作为一种机构存在,网络作为一种组织形式而存在,是由于它们能创造一种条件,使得很多人和行动者能够将它们的专业知识整合起来,以专业化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而且,网络放大了企业获取知识以及相应能力的基础,从而网络中的企业可以获取和赢得基于核心竞争力的竞争上风。
技术图构过程中,不同参与者的相互联系和互动的结果,放大了网络中每个成员的效率和能力。同时,分散的、独立的,但相互联系的公司的互动行为也是创新的发动机。这种网络关系可以打破企业的路径依靠,即企业网络是路径创造的。如哈耶克所言,组织的市场形式事实上会以自我强化、协同的方式学习和产生新能力。变化在分权化的企业网络中比在大型组织中更具一般性。学习是一个试错的过程,网络成员不断进行着知识和信息的交流,独立的相互联系的企业在资源的使用过程中产生新知识的能力要比遵循某种固定范式的企业更轻易。技术图构具有动态学习能力,参与的企业比其竞争者能够更快学习。产生竞争上风的动态学习能力要从企业的边界外往寻找,假如网络能创造出强烈的身份认同意识和有效的协调规则,则由于网络中知识的多样性和不断地知识与信息交流,交流即创造,网络作为一种组织形式要比单个企业更轻易创造和组合知识,从而为企业创造基于知识的竞争上风(参见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