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决策瓶颈和盲点的途径选择(2)
2017-08-07 01:54
导读:(4)考虑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这个阶段最常听到的抱怨就是:“想不出好的解决方法。”事实上,不是想不出来,只是由于考虑得太多,觉得什么都不
(4)考虑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这个阶段最常听到的抱怨就是:“想不出好的解决方法。”事实上,不是想不出来,只是由于考虑得太多,觉得什么都不可行。但是这个阶段的重点在于大家相互脑力激荡头脑风暴法,提出各种想法,不要考虑后续可行性的题目,把此题目留给下一个方案筛选优化阶段,目的是激发出创新、能够突破思维瓶颈和盲点的思路和方案来。 (5)仔细评量筛选出的选择方案。每一种方案的优缺点是什么?可能造成的正反面结果是什么?这些选择方案是否符合你庙宇的预期目标?
首先你必须依据先前所搜集到的客观资料作为评量的依据;其次评估自己是否有足够的资源与人力采取这项选择方案。除了理性的思考外,个人主观的感受也很重要。反复思考每一个选项,想想未来可能的结果,你对这些结果有什么感受。有些你可能觉得是对的,有些可能感觉不太对劲。要仔细想想,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改进让自己感觉“不对劲”的方案,或是消除自己负面的情绪感受 ?也许你需要更多的资料消除自己的疑虑,但也有可能你的真觉是对的,某些负面结果是当初你没有考虑到的。
(6)决定最佳的方案。某些方案假如确定不可行或是超出本身的能力范围之外,可先行剔除,再开始讨论其余的方案。本钱效益分析法就是一个比较好的分析工具,另外,层次分析法等都是选择决策方案比较好的工具。把每项方案的优缺点条列出来,优点的部分给予0到 10的评等,缺点的部分给予0到—10的评等,最的将所有优缺点的分数相加,这样就可以得出每个方案的总分,决定哪一个是最佳方案,这就是著名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决策法”。应该选择“正确的”方案,而不是最能被大家接受的方案。在讨论的过程中必定会有某种程度的妥协,但是必须分清楚正确的与错误的妥协,决策者不应害怕遭到反弹或反对而选择一个大家都可接受的方案。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3 行动计划的实施与评估
(1)拟定行动计划,确实执行。
一旦做出了决定,就要下定决心确实执行,不要再想着先前遭到否决的方案,既然之前都已确实做好评估,就应专注在后续的执行面。你必须拟定一套具体的行动计划,包括:有哪些人应该知道这项决策?应采取哪些行动?什么人负责哪些行动?还有该如何应付可能遭遇的困难等等。
(2)执行后不忘评估效果。
我们通常很少再回过头来重新检视先前决策的成效如何,因此无法累积宝贵的经验。事后的评估不应只是书面的报告,报告不能完全呈现出决策执行过程中的实情,就比如说我们不可能借着研究地形图,就能看到山的面貌。有些细节必须要亲身经历或是聆听参与者的主观意见,才有可能观察得到。
不妨学习行之有效的“事后评估”方法,每当一个决策任务结束之后,由专家负责主持座谈会,让每个人说出自己遭遇的亲身经验以及想法。讨论的内容都是非常基本的题目,包括:哪些部分表现良好?哪些部分表现不佳?哪些必须保存?哪些部分必须改进?最后由专家汇集所有人的意见,作为日后决策的改进依据,通过决策执行过程的反应层、行动改进落实层、事后评估效果层等层面的分析和循环,实现决策日趋科学,突破决策瓶颈和思维盲点。
参考文献
[1]@和金生.企业战略治理[M].天津:
天津大学出版社,1994.
[2]@赵国杰.企业治理创新[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