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团体公司治理题目研究
2017-08-07 01:23
导读:企业管理论文论文,我国企业团体公司治理题目研究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要】公司制是现代
【摘要】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 企业团体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其治理结构完善程度直接关系着我国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企业改革的成败。文章在界定企业团体公司治理特质的基础上,深进剖析我国企业团体公司治理现状,针对存在的题目,提出完善我国企业团体公司治理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企业团体 公司治理 现状对策 近年来,随着公司治理题目研究的深进,企业团体公司治理成为研究的热门题目之一。世界各国,尤其是转型期国家,纷纷把本国的企业团体公司治理进步到保证市场秩序的高度来熟悉。我国企业团体在改革的大潮中产生、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然而,总体而言,企业团体的发展仍处于低级阶段,突出表现为尚未形成协调运转和有效制衡的良好公司治理局面,公司治理机制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一、企业团体及其治理
企业团体是以一个或多个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为核心,以资本联结为主要纽带,把多个企业联结在一起,形成具有多层次结构、以***公司为主体、经济上同一控制、法律上各自独立的多法人联合体。企业团体的发展集聚了巨大的生产力,产生了单体企业无法实现的协同效应和组合效应,获得了庞大的规模经济。因此,企业团体是目前世界上最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
然而,企业团体的发展也带来了公司法上的一些题目。作为多个独立法人的联合体,企业团体的公司治理与一般单体企业的公司治理具有相同的一面。企业团体的成员企业作为独立的法人必须处理好公司内部的代理题目,协调好股东、董事会、公司经理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设计并实施对公司经理的激励约束机制。但是,企业团体的发展使对少数股东和债权人利益的保护题目凸现出来。企业团体运行的特点是团体整体利益最优,而不是成员企业利益最大,这就产生了如何保护少数股东利益的题目;在团体化经营的情况下,一旦子公司破产,债权人的利益可能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企业团体的各成员企业具有自己独立的财产和利益,相互之间存在着摩擦和冲突。作为一个整体,需要协调好成员企业之间的关系,发挥企业团体的整体功能。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二、我国企业团体公司治理发展的现状
我国企业团体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加快了产业企业改组和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一大批企业按照专业化分工协作和规模经济的原则,进行了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通过重组、吞并、收购等多种方式,逐步形成了一批主业突出的企业团体。企业团体的发展历史固然不长,但已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据国家统计局企业调查总队的统计数据显示,企业团体所拥有资产占全部产业企业的60%以上,完成产值和利税占70%和80%以上,占据了国内尽大部分主要产业产品市场,并在人才、技术、国际贸易等方面具有强大上风。企业团体作为一种经济联合体,已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的主要推动力。
然而,在肯定我国企业团体发展的喜人成绩的同时,也要清楚看到存在的题目。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团体虽已完成了改制工作,但鉴于我国立法体系、金融模式和传统文化等制约,中国企业团体公司治理的实际运行与其理论相往甚远,治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依然体现为一种政府干预之下的股东主权模式,呈现出与企业团体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的公司治理方面的隐忧。
1、企业团体治理行为的行政化
我国大多数企业团体是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环境下由政府出面组建起来的,组建后也是按国家计划、政府指令运行的。因此计划经济体制的模式直接在企业团体的治理体制中表现出来。以国有企业为主的企业团体存在着对政府部分的依存关系,团体的治理体制和治理结构具有明显的行政化特征。首先表现在团体内部的连结纽带脆弱。相当一部分企业团体是在行政化或行政性部分翻牌等状况下组建的,只存在形式上的资本关联,缺乏企业自发的利益驱动。建立在这种基础之上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具备公道性,难以形成有效的治理机制。其次是行
政治理内部化,政府对企业的行政治理由企业外部移到团体内部,在人事任命、经营决策、资源配置等方面对企业干预过多,造成企业团体发展所面临的难以克服的体制型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