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家族企业治理现状及发展对策(2)
2017-08-11 01:10
导读:4,家长式治理决策。我国自古以来都受到儒教传统文化的影响,儒教中关于家庭、社会的“三纲”、“五常”、等级制度以及倡导尊卑观念的伦理道德准
4,家长式治理决策。我国自古以来都受到儒教传统文化的影响,儒教中关于家庭、社会的“三纲”、“五常”、等级制度以及倡导尊卑观念的伦理道德准则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因此,家族企业基本都实行家长制的集权化治理模式。家长作为领袖的尊崇地位和人格魅力,是由其创业经历、权威、才干和实绩所形成的。企业是舞台,家长是导演,家长的理念、作风、能力、经验、知识等深深地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企业具有凝聚力的主要原因。由于权力的集中、决策的专断,企业对家长过分依靠,企业的荣辱安危、存亡尽续都系于一人之身。
5,经营文化的同质性和继续性。在家族经营过程中,经营者有意识地强化自己的人生信念、经营理念和家族意识,通过各种途径使之融合成为整个家族企业的精神,并把它变成员工的行动指南和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者的权威和魅力、在血缘基础上的家庭亲情、基于高福利的家族恩情,构成了家族企业特有的文化氛围。在这种家族文化氛围中,经过经营者耐心引导,逐渐形成了带有浓厚家族色彩的价值和目标共叫,表现为企业内部的观念和情感认同,对外部文化无意识地抵制等,并有随时间推移保持本色不变的特点,显示出家族经营文化的同质性和继续性。
6,对关系网依靠很强。我国大部分家族企业都会通过放大的家族原则来整合社会关系,扩大际缘组织,获取社会资源。在现在的社会中,企业的生存发展对关系网有很强的依靠性,特别是对于我国的企业来说,传统的亲朋观念很重,企业一般都倾向于与关系网成员进行交易、融资、合作。企业的日常贸易活动或其他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维持和扩大关系网络。可以通过联姻、认干亲、认同宗、认老乡、交朋友、送干股、当顾问、挂名誉职务、定期或不定期的聚会等各种方式来建立个人信用和扩大关系网络。即使是在董事会、监事会成员的选择上也多多少少会考虑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人来担当。在社会交往中,企业主随时都把握着一种亲疏远近的关系原则和内外有别的标准。
中国大学排名 二、家族企业治理现状及存在的题目
1,治理结构虚化。在家族企业中,即使建立了相应的治理结构,而且通常看起来还算规范,但是实在际效果并不理想。实际上,用企业治理机制代替企业治理结构,是家族企业常见的体制性题目。 家族企业的治理结构从实际情况看,由于股权高度集中,董事会由大股东控制,形同虚设,没有形成健全、独立的董事会来保证健全的经营机制,也没有建立一套健全的经理层考核机制。同时,家族企业现行的治理结构,决策透明度低,缺乏良好的内部风险控制机制。非家族成员参与经营控制较少,企业外部对企业的监视严重缺失。
2,产权不清。家族企业中股东(家族成员)之间缺乏契约关系,产权纠纷出现,家族企业创业初期,家族成员内部之间,大多缺乏契约化的产权界定,从而为做大后的产权纠纷留下隐患。因此,股东之间经营出现股权题目,严重的甚至直接导致企业解体。
3,企业家素质缺陷。家族企业的成长实质是企业家不断自我突破的过程,目前我国家族企业的企业家整体素质不高,再加上缺乏自我进步、自我完善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家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家族企业家往往有浓厚的集权意识,严重影响家族企业融合各种社会资本。
4,外部职员活动频繁。家庭内外有别的伦理关系造成企业组织内部的帮派体系和组织内耗,这必然会妨碍非家族成员的职业生涯发展,也使家族成员缺乏对企业的责任感和忠诚心。这一方面表现在因无法留住人才和吸引人才而使企业失往创新能力,同时又由于无原则地照顾亲缘关系而降低企业的效率。由于非家族内成员往往在家族企业中不能受到重用,影响了专业治理职员和技术职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造成家族企业中外部职员活动性大。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5,外部治理失衡。真正体现市场经济内涵的经济型治理运行机制并没有形成。家族企业和政府之间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市场化的良性政企关系。债权人与家族企业之间也还存在非合作博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