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家族企业治理现状及发展对策(3)
2017-08-11 01:10
导读:总体来说,家族企业治理障碍的存在,直接影响了企业产权的内融合与外融合,因此,家族企业急需在其机制灵活上风的基础上,通过治理结构改革塑造其
总体来说,家族企业治理障碍的存在,直接影响了企业产权的内融合与外融合,因此,家族企业急需在其机制灵活上风的基础上,通过治理结构改革塑造其制度上风。
三、家族企业治理的发展对策
家族企业要进一步发展壮大,充分发挥其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就必须实现向现代企业公司治理的过渡,而实现这一过程的关键则是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1,鉴戒外国法治经验,创建适合我国家族企业发展的治理法律制度,包括营造良好的外部治理环境,努力培育机构投资者,强化对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规制等。
2,强化外部治理机制,构建一视同仁、同等竞争的政策法律环境。
(1)建立相关制度,加强政府扶持力度。政府应完善家族企业的外部环境支持体系,明确私有财产正当化制度,明确企业所有者家族的投资主体地位,规范政府与企业的关系。规范政府的行为,扩大政府决策的透明度,尽量减少政府部分的交易行为,以规范市场交易。同时,对家族企业的发展要适当引导,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监视。
(2)建立和完善使企业正常运行的法律法规,并加大执法的力度。企业治理单靠企业利益各方的契约不能保障其公平性,必须靠外在的法律保障,如公司法、证券法、破产法等,同时,要对相关的违法行为及违法分子给予重办。
(3)制定和完善有关诚信的法律法规,营造诚信的法制环境。完善相关的保障投资人和债权人利益的法律法规,建立信用评级体系。完善家族企业的财务制度和信息表露制度,建立完整的家族企业诚信体系;建立贸易机密保护制度、职业经理人市场制度和职业操守制度和行为规范,为各类职业经理人和企业的取信提供社会基础。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3,完善内部规制,促进家族式治理向规范的现代公司治理转变。
(1)规范企业组织形式,建立有序高效的家族式公司治理结构。具体措施为:一方面,对于公司制的家族企业严格按照《公司法》的要求,设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另一方面,完善立法,将家族企业治理中一些有效的程序化的治理机制引进其中,使公司制家族企业在治理结构的设置上有更多的选择。
(2)进行产权改革。一方面,促使产权社会化,引进社会股东。家族企业做大后,产权社会化是必然选择。另一方面,促使产权公然化,即员工持股,包括技术进股及治理进股。家族企业只有实行产权社会化和公然化,才有可能整合最具价值的,社会资源,以形成对企业财富增长和长期发展的深层激励与终极约束。
(3)建立家族委员会并制定家族发展计划。家族委员会应定期召集家族成员,用家族的权威和身份来讨论与企业所有权系统相关的题目。这样做有利于明确家族系统和企业系统的分界线,并为那些不在企业工作也不拥有所有权的家庭成员提供表达意见的机会,大大降低因家族关系分歧而对企业经营、决策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家族委员会还应为整个家族制定类似于企业战略计划的家族计划。家族计划必然与其控制经营的企业紧密相关,必然会对企业系统和所有权系统产生影响,使它们作出相关的反应,起到调节相互关系的作用。
(4)将家族文化转化为企业文化。家族文化夸大在家族宗法的条件下,每个家族成员都应为家族的目标和利益而努力。企业利益服从家族利益,当两者发生矛盾时,个人经常以自己和家族的利益为最
高考虑。碰到企业危机时首先考虑的往往是家族的利益,而不是企业的存亡。从根本上讲,这是家族企业内普通员工缺乏认同感、互不信任、文化软弱无力的深层原因。而企业文化夸大的是家族员工在组织治理和利益分配上都服从企业的利益,以企业利益为重。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持久力,保证企业行为的公道性,推动组织健康成长与发展。为此,家族企业就应破除家族与非家族成员内外有别的价值判定标准,制定公道的奖励措施,终极实现从家族文化向企业文化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