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链环境下的库存治理探讨(2)
2017-08-11 01:45
导读:供给链库存治理的策略 VMI简介 为了适应供给链治理的要求,供给链下的库存治理方法必须作相应的改变,上个世纪90年代国外出现了一系列先进的供给
供给链库存治理的策略
VMI简介
为了适应供给链治理的要求,供给链下的库存治理方法必须作相应的改变,上个世纪90年代国外出现了一系列先进的供给链库存治理技术,国内在这方面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这里主要对一种比较成熟的库存治理方法—— V M I(供给商治理库存)做一个扼要的探讨。
以前传统的库存治理都是各自为政,流通环节上的各个节点企业都有自己的库存,实行各自的库存控制策略。而由于库存控制策略的不同,加上信息不能及时共享,供给商无法及时地对客户的需求变化做出反应,而VMI打破了传统的库存治理模式,使供给链的各环节上的活动同步起来,很好的反映了供给链集成的思想。
VMI的实效
VMI的这种库存治理方法主要在第一层的供给商、零售商和分销商之间用得比较多,优越性也比较突出,但我们在考虑如何实行VMI时首先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同样要对所处供给链的特性进行分析。由于我们知道在一个供给链中总是存在一到两个地位比较特殊的节点企业,经营主体的特点不同(生产型、批发型或零售型)、行业的不同和产品特性的不同决定了供给链的性质不同。企业的真正的竞争力在于它的核心业务,这种将库存交由供给商来治理的方式,实在不仅是为了减少资金、职员的低效投进,更多的是为了加快信息的传递效率,继而加快厂商的快速反应能力。
在VMI中,假设由一个供给商负责选择零售商库存水平,为了得到对供给链库存的控制,供给商同意给于零售商一个固定的批发价。由于供给商确定对零售商的运输,VMI通常要求将库存和需求数据通过电子方式从零售商传送到供给商,即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国外的一些专家研究了一些与某大供给商采用VMI的零售商,把这些零售商的业绩与采用EDI但不向供给商转让库存控制权的零售商的业绩进行了比较,发现VMI零售商比后者的业绩好得多,证实转让库存控制带来很大好处。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VMI模型扼要分析
在前面尽管一再夸大企业的协作精神,由于它能让我们达到原来靠单个企业所不能达到的目标。但我们也应该清楚企业是不断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组织,可以说完全是受到利益驱动的。供给链中各企业间由于利益的冲突必然存在着一定的竞争。我们可以利用博弈论的思想,分析供给链中各方在追寻自身利益时如何行动。关键的题目是纳什平衡是否存在,是否有唯一的纳什平衡,以及最优对策是否属于一组纳什平衡。经常可以发现,竞争和最优行为是不一致的。
加冲(着名的供给链专家)在一篇论文的模型中答应一个供给商为他自己和他所有的零售商选择最优对策。假设供给商选择的对策使自己绩效最优,而使零售商绩效不次于他们在竞争时的绩效,可以发现,供给商选择的不总是最优对策。尽管这样,供给商总是对供给链选择比在竞争解中要好的对策。因此,把控制权转移虽不能消除冲突,但经常可以缓解冲突。
我们再来看除了供给商的产品外,零售商还销售来自另一供给商的相近的代用品时。当客户所喜欢的产品脱销时,他就会转向库存中经常有的其它产品。此时VMI不能实现供给链最佳利润,主要题目就在于他没有考虑到当客户转而购买其它产品时零售商所赚得的收进。在产生这些冲突时,我们有必要找到一些协调的手段来规定一个企业的行为要有利于另一企业。比如采取数目折扣合同,或转让付款方式,或对各方加以服务限制。这一些手段都是为了让各方更愿意选择最优对策,而不是竞争解,尽管不可能达到最优解,但改进的效果还是可行的。
总的来说,VMI这种方式在我国全面推广仍然需要一段时间,最突出的原因是企业的信息透明程度不高,各个企业都不愿也不敢将自己的信息与其它企业共享,不管是链内企业还是链外企业。假如没有企业间的信息共享,那么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整个产业链上的存货,只是把存货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往了。所以也有人以为戴尔不过是把它的存货风险转移到它的供给商的仓库里往了。很多专家正在对信息共享机制和合作伙伴的信任机制做着深进的研究。很多企业连基本的内部业务集成都没有实现,要实现供给链的无缝连接目前仍异常艰难。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先进的供给链理念的推广,我们已经切实的感觉到了来自国外先进企业带来的压力,未来的竞争是全球的竞争、是供给链的竞争,我们必须捉住机会缩小与国外领先企业之间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