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熟悉人是人本治理的基础
2017-08-11 01:33
导读:企业管理论文论文,正确熟悉人是人本治理的基础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要:本文从人以及人
摘要:本文从人以及人的各种关系的角度对人的不同行为模式进行了分析。指出人的行为模式不仅受人自身的影响,还要受到人所在群体以及人的各种关系的制约。夸大治理者要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影响人的行为模式的各种因素,探求人的行为的规律,以能够真正贯彻人本治理的思想。
关键词:人本治理;组织;群体
现代治理理论尤其是人本治理理论以为,人是组织中最重要的因素,组织的治理者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治理思想。能否诱导组织成员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向组织最大限度地提供有益的贡献是治理成败的关键。美国学者汤姆·彼得斯和南希·奥斯汀在所著的《赢得上风——领导艺术的较量》一书中也指出:“治理题目从根本上讲是人的题目,只有尊重每一个人的价值和贡献,才能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积极性。治理作为一种艺术和方法,就是要以人为中心,使职工有主人翁的责任感,有精神上的满足,能在工作中成就事业。”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决定的,而动机又决定于需要。因而,治理者要真正贯彻人本治理的思想,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将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很好地同一起来,首先就必须正确而深刻地熟悉人。
一、人
1. 作为个体参与者的人。
对个体行为模式的熟悉是以人的假设为依据的。很多学科都从自身的研究角度,对人性提出了不同的假设,如经济学中著名的经济理性主义假定,就是将人作为理性经济人来研究的。纵观治理思想史,相对于经济学而言,治理学对人性的假设要丰富多彩得多,随着治理实践的逐步深进,治理学对人性的假设不断深化,提出了工具人、经济人、职位化的人、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决策人、公司文化人等概念。在此基础上,治理学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激励模式。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著名治理学者沙因总结出了四种关于人的概念。首先,他提出理性经济人假设,这是根据人主要是受经济刺激所激发的思想。由于这些刺激是受企业控制的,人在企业里一般是被动的,是受组织操纵、诱导和控制的。这些假设和麦格雷戈所提出的X理论类似。第二个概念是关于社会需要假设,这是根据梅奥关于人基本上是受社会需要所激励的思想。这样,集体伙伴的社会气力要比主管职员的控制气力更加重要。第三个概念是关于自我实现假设,提出人的动机在层次上分为五个等级,由最低层次的简单的生存需要到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要——具有激发个人潜力的最大效用。依据这个概念,人是自我激励的,他们要求自己成熟而且也能日益成熟。第四个概念是以复杂假设为依据的,这是沙因自己对人的看法。他的基本假设是,人是复杂的,多变的,而且具有很多结合成一个复杂激励方式的动机。
我们赞同沙因的复杂人的观点。首先,人的需要是多元化的,具有多次性。其次,人的需要既具有共性,更具有个性,不同的人在特定的时刻需要是不一样的。再次,在某个特定的时刻人的需要有主次之分,具有顺序性。最后,人的需要具有动态性,而不是静止不变的,会随着人及其所处的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因而,人本治理者就应该善于洞察员工需要的结构和猜测员工需要变化,尽可能地满足员工的各种需要,尤其是最主要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
2. 作为群体参与者的人。
作为组织中的人,其行为不仅受其自身的影响,同时更要受到其所在群体行为的影响。个体都希看被其所属的群体接纳,所以他们对遵从规范的压力非常敏感。索罗门·阿希的实验揭示了这种压力对群体成员的判定和态度所产生的影响。阿希将被试者编成7人~8人的小组,让每个小组成员坐在一个教室中,对两张卡片进行比较。一张卡片上画有一条直线;另一张卡片上则有三条长度不一的直线。如图1所示,右边卡片中的直线B与左边卡片的长度差异是相当明显的,在一般情况下,判定出错的人不会超过1%。被试者只需大声说出右边三条线中哪一条与左边的单线长度一样即可。他在每个受测小组中只安排一个不知内情的真被试者,而其他成员均是他的实验助手。座位的顺序也是预先安排好的,那位真正的被试者被安排最后一个说出自己的判定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