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改进我国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

2017-08-11 01:33
导读:企业管理论文论文,改进我国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 业绩评价是随着企业治
业绩评价是随着企业治理实践和的而逐渐形成和发展的。从20世纪初起,伴随着企业治理的生产治理、经营治理和战略治理三个阶段,围绕着业绩评价目标导向的演变,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优劣的讨论,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等诸多,理论者和实务工作者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它们分别从不同角度进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尤其是企业治理进进战略治理阶段以后,作为企业治理有效手段的业绩评价,再次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瞩目的焦点。近年来,国外大量的关于企业业绩评价的研究文章被先容到国内。国内研究企业业绩评价的文章也越来越多,而实务工作者也结合企业自身实践,设计了各自的业绩评价系统。在竞争日趋国际化、日趋激烈的今天,研究企业业绩评价,构建适合我国的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对于转变企业经营观念、增强企业形象意识、引导经营行为、完善激励约束机制、进步企业竞争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企业业绩评价发展历程
我国企业业绩考核评价的研究探索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进程,并且是随着体制的变化及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而渐进发展变化的。与西方国家企业业绩评价产生的背景不同,我国企业业绩评价的产生并不是出于增强企业诚信和进步资源配置的需要,而是国家为加强国有企业治理与控制,保证企业实现政府目标而采取的计划治理措施之一。我国企业业绩评价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1949~1978年实行的实物量考核阶段,适用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治理体制;二是产值和利润考核阶段;三是投资报酬率考核阶段。财政部、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等部分分别于1992年、1993年、1995年、1997年、1999年颁布了相应的业绩评价体系。1999年颁布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包括8项基本指标、16项修正指标和8项评议指标,分别从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营运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和发展能力状况四个方面对企业业绩进行了综合评价。这套指标体系是最全面、最,也是最具有可操纵性的。2002年3月,财政部、国家经贸委、中心企业工委、劳动保障部和国家计委在认真3年评价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1999年颁布的进行了修订,发布了《企业绩效评价操纵细则(修订)》。修订后的操纵细则包括8项基本指标、12项修正指标和8项评议指标。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二、我国现行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不足
1.未能充分体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与治理的要求
战略平衡计分卡的指导思想非常明确,即为企业的战略经营治理服务。因此,在指导体系的设计上,首先是选择那些企业战略经营成功的关键性要素,组成若干层面的评价指标子体系;其次,这几个层面还必须存在一定的因果链关系,通过这样一个计分卡,可以成功地将企业整个经营战略思想转化为可操纵的战术性目标。而国有企业业绩评价的指导思想则是在于企业经营业绩的全面、综合评价并划分出档次,因此,指标体系的设置仍侧重于财务业绩评价指标,而涉及到企业战略性发展业绩评价方面的指标却很少涉及,如客户方面、职员方面和内部生产经营过程方面的指标涉及很少或几乎没有涉及。这是国有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一大缺陷,它不利于加强企业的战略治理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2.对经营风险控制的考虑不足
假如企业将资金大量投进到证券二级市场,从中获得丰厚的投资收益,增加企业利润,将直接导致其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本钱用度利润率上升,使企业的上述指标都能优化,同时并不影响销售利润率的大小。但实际上,企业将资金大量投进到证券市场,企业的经营风险增加了,而且由于对外间接投资占用大量的资金,可能导致企业自身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更新改造难以进行,影响了企业的长期发展。这样,企业治理部分若仍用这些指标来评价企业业绩,会刺激企业的短期行为,造成企业代理风险加大。
3.单纯站在投资者的角度来评价企业经营业绩,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企业不仅仅是投资者的企业,它是多方利益主体的契合体。固然企业重大的人事任免以及重大经营决策权把握在投资者手中,但是,投资者却不能仅仅考虑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其他主体的利益,否则会影响到其他主体的利益,从而挫伤其他主体的积极性,进而影响了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并终极使得投资者的利益无法实现。我国的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一直是完全站在投资者(国家)的角度来设立的,对其他主体的利益并未考虑。
上一篇:论家族企业治理现状及发展对策 下一篇:正确熟悉人是人本治理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