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我国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2)
2017-08-11 01:33
导读:三、我国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改进思路 1.站在多元主体的角度来设立我国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长期以来,我国通过编制利润表税后净利。它把职工的
三、我国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改进思路
1.站在多元主体的角度来设立我国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长期以来,我国通过编制利润表税后净利。它把职工的利益作为人工用度计进到生产本钱和期间用度中,把债权人的利益计进到利息用度中,在计算企业获利时把他们到减除掉了,衡量企业获利时把职工的利益和债权人的利益排除在外。这是不公道的。应把职工利益、债权人利益和投资者利益同时考虑,即:应计利润=利润 人工用度 利息用度。在这个基础上,往计算企业的获利能力。如:销售利润率=应计利润÷销售额。
2.涉及多层面、因果链式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我国现行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体系包括8项基本指标、12项修正指标和8项评议指标。该指标体系尽管较为完整,考核方式较为,但这是一种事后评价,总指标体系的设置缺乏科学性,某些指标计量上不完善,基本指标与评议指标没能有机结合。可考虑将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设置为以财务层面指标为基础扩展到客户层面、职工层面、技术创新层面、生态环保层面等指标,形成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果链,系统地、全面地、综合地反映企业经营业绩,并综合考虑企业成长各阶段财务特征等因素以及对企业经营效益和竞争地位有重大的特别责任事项,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业绩评价体系。
3. 建立系统的权变的指标体系
根据系统治理,在知识,企业战略经营目标或财务目标的实现取决于内部和外部一系列因素,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设置既要考虑企业组织内部各项影响战略经营成功的重要方面,更要考虑外部环境对企业经营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为此,指标体系的建立即应包括财务指标,又应包括非财务指标;既应有定量指标,又应有定性指标;既考虑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结果,也考虑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根据权变治理理论,在企业治理中要根据企业所面临的内外环境及其变化随机应变,具体具体分析。实践中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最好的治理理论与。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也是这样,应根据不同企业所具有的不同经营特点、治理特征和经营目标,本着的眼光设置指标体系。具体地说,各种类型的企业经建立适合自己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而且这一指标体系必须根据变化了的经营环境和治理要求做出相应的调整。由此看来,只有一种复合式的权变评价指标体系才能满足随机制宜的需要。这种复合式的指标体系就是由外部层面和内部层面的指标、定量与定性指标组成。究竟需要多少层面的指标应视各企业的情况而定,但同行业的评价指标应保持基本一致,以便于比较、评价。
4. 重视技术创新与人力资源的评价
企业经营业绩评价制度本身就是一种治理制度,企业战略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是对传统的财务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发展和创新,从传统的财务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发展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战略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本身就是一种企业治理制度的创新。技术的创新是整个创新意识的关键之所在,是形成企业唯一无二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人力资源是创新的主体、源泉,有关人力资源的培养、更新应在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中体现出来。显而易见,技术创新业绩指标与反映人力资源状况的职员业绩指标应纳进到评价指标体系中。
5. 重视对客户的评价
顾客就是上帝。这是商家历来奉行的服务宗旨。企业所有的业绩必须通过客户方能实现,尤其是在买方市场条件下,没有客户对企业所提供产品和服务的青睐,企业就无法实现其产品的价值,无法获取利润,无法实现其财务目标,终极无法生存。同理,企业的技术创新及产品创新的价值也只有通过客户方可实现,企业的财务业绩也要通过客户的购买才能实现。保持原有客户并争取新客户是企业战略计划中的一项重要。客户的多寡代表着企业在同行业中多处的竞争地位,象征着企业的竞争上风,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保持一定规模的客户并不断争取新客户,是企业持续不断发展,实现战略经营目标必不可少的条件条件。因此,客户应成为业绩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