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同盟的形成机理及其稳定性研究
2017-08-11 01:34
导读:企业管理论文论文,战略同盟的形成机理及其稳定性研究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要:本文就战略同盟
摘要:本文就战略同盟形成的背景、动因作了分析,进而讨论了影响战略同盟稳定性的几个主要因素,指出战略同盟的稳定性是基于绩效和时间两个纬度的。 关键词:战略同盟;稳定性
战略同盟已成为当今企业致胜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企业已难以承受商海的大风大浪。于是企业联手共同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及要求越来越高的消费者。同盟业务经常可以进步企业的业务增长率、利润率以及市场价值,然而战略同盟的高失败率使得我们不得不对战略同盟的形成背景、动因以及其稳定性作深进的研究。
一、战略同盟形成的背景和动因
战略同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互斥的资源上风和对等经营实力的企业或企业团体为了实现其战略目标,通过协议、契约或一定的连接纽带而组成的长期框架或联合同盟,是一种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疏松联合体。通过同盟,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合作伙伴的资金、技术、治理及市场营销能力、知识等资源,迅速增强自身的实力和竞争力。
战略同盟之所以产生并越来越受到重视是有其背景和动因的。
1. 战略同盟产生的背景。
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在信息经济、网络经济和知识经济日益明显的超强竞争的作用下,有利于环境稳定的国界、规则与控制等因素正趋于瓦解,企业的经营环境正从以前相对稳定的静态环境转向复杂多变的和布满不确定性的动态环境。为了生存和发展,企业努力进步自身能力,增强企业自身的柔性。为了构筑企业的持续竞争力,他们推行新的治理思想和方法,如JIT、TQM、6SIGMA、ERP、BPR等;他们进行组织结构的重新设计,夸大以顾客导向,夸大分权;他们集中气力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然而,他们发现要在组织内部寻找进步有效的生产力的来源越来越难了。有资料显示,当今企业的经常性开支不会超过公司均匀制造本钱的3%,而劳动力本钱通常也不会超过6%。即使是最有效的用度削减或是将生产过程中劳动力密集的部分进行全面自动化,对总本钱的改善还是微乎其微。相反,公司均匀有55%的收益会用到产品和服务上,即有超过一半的受益是花在对外采购上。于是企业开始把目光投向企业之外,以期利用企业外部的资源来进步自身的竞争力,以求生存和发展。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2. 企业战略同盟发展的动因。
战略同盟之所以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特别是很多大企业的关注,是由于战略同盟本身相对于业务外包和并购有其自身不可替换的上风。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往往没有足够的资源或者是有资源而没有足够的时间往开发和发展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这时企业就不得不从外界寻求资源来弥补竞争力的差距。当企业需求的竞争力不是最关键的环节,不是市场、消费者所必须时,企业往往采用业务外包的方式以获规模经济。但这种规模经济会由于竞争对手的模仿很快失往。当企业比对方强大得多或是为快速达成一致并将业务或能力迅速整合时经常采用并购的方式,但是,由于收购时的信息的不对称导致的并购的风险较高,而且由于并购不可避免要得到一些非相关业务,从而导致并购后的整合本钱过高。于是很多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跨国团体纷纷采用同盟的形式,由于同盟不仅可以获得自身竞争力的提升而且可以避免风险,甚至同盟的成立还可以使同盟企业的股价上扬。
二、影响战略同盟稳定性的因素
影响战略同盟稳定性的因素很多,我们大致可以将其分为两类:即先天性影响因素和后天性影响因素。先天性影响因素是指那些在战略同盟未正式形成之前就已经决定了同盟的稳定性的因素,包括同盟的选择以及同盟的类型,只要同盟的成员给定,同盟的结构类型已知,同盟的稳定性就基本决定。后天性影响因素指那些战略同盟形成之后决定战略同盟稳定性的因素,包括同盟的治理和沟通。
1. 先天性影响因素。
同盟一产生就受到同盟的成员以及同盟的战略结构所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