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外债治理模式研究
2017-08-12 06:20
导读:企业管理论文论文,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外债治理模式研究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
摘 要:外债作为我国利
摘 要:外债作为我国利用外资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经济金融体制改革起到重要作用。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外债治理上的超国民待遇、治理模式落后、规模增长过快等题目逐步显现。并就此展开探讨。
关键词:外企;外债治理模式;存在题目
外债作为我国利用外资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经济金融体制改革起到重要作用。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外债治理上的超国民待遇、治理模式落后、规模增长过快等题目逐步显现。如何实现外债治理中的差别待遇,进步外债经营的安全度,建立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外债治理方式和体制,是当前外汇局亟需探讨的课题。
1 当前外债治理存在题目
1.1 超国民待遇题目
(1)外商投资企业与中资企业举借外债审批门槛悬殊。在现有“内紧外松”的外债治理模式下,国内中资企业举借中长期国际贸易贷款,需事前经国家发改委批准和申请指标,举借短期国际贸易贷款也需事先取得外汇局的短贷指标。而外商投资企业借用外债不需事前批准,只需按“投注差”治理模式要求,在“投注差”范围之内自行举借外债。因此,外商投资企业在借用外债方面形成巨大自然上风,而中资企业则因受政策限制导致融资渠狭窄,外债支持经济发展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客观上造成了“扶外限内”的局面。
(2)对于外债的结汇使用,中资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存在差异。目前,对于中资企业借用的外债,视同国内外汇贷款治理,其借债资金的使用受到严格的限制,不得结汇,只能用于进口支付。而外商投资企业可根据企业经营实际自行结汇,固然自2004年开始实施 的“支付结汇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外商投资企业借债资金结汇的增长,但并未对大幅增加其融资及结汇本钱。借债资金使用上的区别对待,使得外商投资企业在融资环境及资金运用效率远优于中资企业。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1.2 治理模式题目
(1)“投注差”治理模式不能适应企业发展需求。作为一个静态的治理模式,“投注差” 并没有考虑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企业规模发生的变化。假如一家企业投资总额为1000万美元,注册资本为500万美元,其投注差为500万美元,历经10年发展,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已大大超出原有的投资总额限定,而此时500万美元的投注差额可能已无法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融资需求。倘若企业在此10年之中已借用中长期外债,则其无法再继续通过对外借贷的方式来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因而,静态的“投注差”治理模式存在不公道因素。
(2)“投注差”治理模式弱化了外汇局对外债规模的监管。2003年1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外汇局联合发布了《外债治理暂行办法》,使得“投注差”额度(即企业借用中长期外债累计发生额、短期外债余额与境外机构担保项目贷款余额之和不得超过其投资总额与注册资本的差额)治理趋于规范化,也体现了我国对于外商投资企业借债规模总量控制和企业自主借债的相结合。但由于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总额和注册资本由外经贸部分审批确定,且只要企业借用的外债在此范围内,外汇局就需为企业办理外债登记手续。因此,外商投资企业的外债规模实际上由外经贸审批部分间接决定,而外汇局在外债规模的控制上处于被动地位。
(3)“投注差”治理模式不能有效约束外债短贷长用的现象。由于在控制指标设置上将流量指标(中长期债务发生额)与存量指标(短期债务余额)简单相加进行考核,因而企业在签约时可选择一年以内的短期外债,利用债权人通常为外方投资人和目前对于短期外债展期没有次数限制的漏洞,将一笔到期短期外债展成中长期外债使用,造成短期外债实际长期使用,甚至逾期不还。基于目前“投注差”治理政策对于逾期短期外债,是视为中长期外债还是短期外债尚无明文规定,因而外汇局在监管中无章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