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产业有效竞争模式(3)
2017-08-15 03:09
导读:(3)产业组织:一体化和产业内贸易。汽车企业战略同盟的协作分工促进了产业组织一体化的形成,也使产业内贸易得以发展。所谓产业内贸易,是指同
(3)产业组织:一体化和产业内贸易。汽车企业战略同盟的协作分工促进了产业组织一体化的形成,也使产业内贸易得以发展。所谓产业内贸易,是指同一产业部分内的某一项产品同时发生输出和输进的活动。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规模经济、产品差异、需求重叠。
产业内贸易使政府在财政税收体制上要采取相应的变革,改变目前对产地有利的征税办法,使其对投资者所在地和投资企业有利。要加速理顺分布在不同地区的企业团体成员之间的税收关系、贷款关系、外汇关系、受益分配关系和业绩统计关系,使企业团体摆脱条块体制分割的禁锢。
2. 创造有利的外部性:政府与企业之间的长期均衡。
(1)转变政府职能。汽车产业协作必须以市场推动为主,地方政府应从上风互补,分工协作的区域共融角度出发,提供适当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并着力理顺市场机制,给各经济主体一个最公道的经济运行空间,规范和优化可行性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公平有效的竞争。
(2)强化企业投资硬约束。预算硬约束是指地方政府决定投资某一建设项目(或企业)时,其资金运用不能超过当期收益或未来收益的现值所确定的限度,这样就迫使地方政府承担投资风险,在本钱与收益的理性分析之后谨慎做出决策,努力实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而可见预算硬约束机制能在投资决策期防范盲目建设,重复投资行为的发生,确保投资主体的理性决策,防止过度进进。
(3)强化市场竞争硬约束。竞争硬约束是指地方政府投资建立的企业在产品市场上面临着公平、激烈的市场竞争,无法借助行政手段保护自己。地方政府应从大局出发,用长远和发展的眼光看题目,逐步消除对本地企业的“父爱”情结。由公平竞争产生淘汰机制,经过筛选后继续保存在产业内部的企业通常具有较高的技术效率或资源配置效率,而不具竞争力的企业则被淘汰出局,通过破产或转产等方式退出市场,使市场均衡重新恢复。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4)鼓励多种经济成分进进汽车产业。政府应鼓励民间资本的参与,发展非国有制经济,与此同时也可解决资金题目和决策非理性题目。借助于对国有经济的股份制、民营化改造和非国有经济的成长,将国有资产逐步从竞争性产业中撤出,使地方政府不能以所有者身份获取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切断行政保护与地方收益之间的利益激励。
参考文献:
1.斯蒂芬.马丁.高级
产业经济学.上海: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2.谢识予.经济博弈论.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3.杜传忠.网络型寡占市场结构与中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中国产业经济,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