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现代企业制度下党群工作模式的探讨(2)

2017-08-18 02:01
导读:2、充分发挥基层群众性组织的支持作用。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和其他群众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要为员工的成长提供可靠的保障,为才能的展示搭建

  2、充分发挥基层群众性组织的支持作用。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和其他群众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要为员工的成长提供可靠的保障,为才能的展示搭建广阔的平台,为民生***畅通反馈渠道,为健康的生活营造良好的氛围。
  3、认真发挥党组织的监视作用。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发挥和落实监视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决策的监视,看决策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是否符合企业发展建设的需要,是否符合***、科学的决策程序,是否符合上级党委的要求,是否符合职工群众的意愿;二是对执行过程的监视,通过监视确保决策“不走样,不变形”,根据发现的情况及时进行总结和反馈;三是通过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引导党员干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和政绩观。
  
  三、现代企业制度下党群工作模式的探讨
  
  (一)党群工作要从员工需求进手,寻求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契合点
  企业发展主要包含四个方面:即企业经济效益——经济目标;企业社会效益——社会目标,社会形象;企业人才效益——可持续发展目标;企业人的全面发展——企业的最高目标。员工发展需求主要包括工资收进、学习成长、价值现实、精神生活、健康娱乐、权益维护、社会参与、个性需要等。党群工作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的结合点:即员工的学习成才和企业的长远目标一致,能够带来持久的经济效益;员工的道德精神需求与企业的社会目标紧密相连,实现企业的社会责任;员工的健康、丰富的闲暇生活、恋爱婚姻家庭题目的圆满解决是企业稳定持续发展的基础;维护职工权益、关照员工的特殊需要、关注员工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企业发展的最高目标相一致。在上述关系中围绕尊重人的价值,实现人的愿看,满足人的要求,促进人的发展来开展工作,就能体现“企业所需,员工所求,党群所能”。   (二)党群工作要把握“求实创新”原则,始终树立“投进产出”理念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党群工作不同于企业的其他工作,有其自身的工作特点和工作对象,必须结合这个实际,牢牢把握工作务实这一主线。务实就是要坚持重点原则、效益原则和品牌原则。要在头绪多、范围广、资源有限的矛盾中破围而出,力争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以重点带动一般,以特色求发展,重点关注员工的生理心理需求,在情绪治理、压力开释、健康锻炼等方面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本着服务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和人才效益最大化的宗旨来开展,对效益突出的活动要精心策划,提前安排,认真实施,务求实效;要在突出重点原则的基础上树立打造精品、形成特色的思想,从其重点活动中选出既有明显经济效益和人才效益,又能突出员工精神风采的品牌活动,进一步扩大党群部分的影响力。同时,党群工作要坚持观念创新原则、载体创新原则和方法创新原则。要克服“就活动而活动”的观念,在争取服务企业效益最大化上做文章,要转变“向八小时以外渗透”的观念,正确引导员工力争在八小时以内实现本职工作岗位效能的最大化,把更多的业务时间留给员工自己;要尽可能避免追求规模效应而导致工作和活动流于形式,应把员工工作的重心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重心和员工的岗位成长成才紧密结合起来,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和不同的切进点来促进企业的创新增效和服务职工的成上进步;要致力于通过各项活动的设计、规划和组织,加强党群干部工作方法的交流与学习,进一步引导党群干部更新工作思维和拓展工作领域,进而培养和进步他们开展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三)党群工作要把“凝聚力工程”和“以人为本”的企业治理工作密切结合起来,建立服务职工群众的党群工作机制
  开展“凝聚力工程”建设,就是以尊重人为基本出发点,建立健全了解人、关心人、进步人、规范人、激励人和依靠人等六个方面的工作制度,达到凝聚人、促进职工和企业共同发展的目的。围绕“六个人”,各级党群组织要发挥各自上风,在时间和空间上统筹协调起来,在组织活动上要按照“主题鲜明、意境新奇、时地制宜、小型多样、见缝插针”的要求来开展“凝聚力工程”建设,持之以恒、与时俱进地把服务职工群众的工作做得更好。
上一篇:资信风险评价信息化解决方案探索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