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经营中融合中外文化差异的跨文化治理(2)
2017-08-22 05:11
导读:1.跨文化治理的界定。跨国经营中必须消除二元组织文化,在跨国企业中实行跨文化治理则是唯一有效的对策。中外很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跨文化治
1.跨文化治理的界定。跨国经营中必须消除二元组织文化,在跨国企业中实行跨文化治理则是唯一有效的对策。中外很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跨文化治理的概念。国外学者以为,跨文化治理比较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下的组织行为,并试图找出理解和改善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的同事、治理职员、行政职员、客户、供给商和合作伙伴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工作效率。它可以用来解释世界各地的人们在组织中的行为,并指导人们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一起工作。国内学者以为,跨文化是指具有两种及其以上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跨文化治理是指与企业有关的不同文化群体在交互作用过程中出现矛盾和冲突时,在企业治理的各个职能、方面中加进对应文化整合措施,有效地解决这种矛盾和冲突,从而高效地实现企业治理。也有学者将跨文化治理定义为治理者在不同的文化里,有效地协同不同文化对组织行为的影响,有效地与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良好的沟通。
这些概念总体来说没有追寻到二元组织文化的本源文化,没有追寻到跨国企业中“矛盾和冲突”行为背后的文化要素,而是将重点放在如何消除员工的行为矛盾和冲突上,只是试图通过各种硬性的手段措施来消除员工之间(因文化差异而形成)的行为冲突,没从深进到文化本源进行跨文化治理。
鉴此,本文将跨文化治理界定为一个企业文化塑造和战略治理的过程,它并不是要消除两种截然不同的本源文化的客观差异,而是要在企业的战略治理和企业文化塑造的过程中形成一个新的企业文化,以取代企业跨国经营时形成的二元组织文化,使二元组织文化逐渐淡化和新企业文化不断成长的跨文化治理过程。
2.跨文化治理的实施。首先,实现跨文化治理要从企业跨国经营后的战略转型开始,新的跨国经营战略的形成必须以所有员工共同的价值观、道德观为基础,逐渐形成蕴涵二元文化的经营哲学,进而树立起企业同一的使命、宗旨。一方面,价值观、道德观是提供员工行为动力、行为取向、约束和收敛员工行为的基础,通过寻找共同的价值观、道德观并使全体员工达成最基本认同,才能使员工的行为互动形成最基本的组织行为;另一方面,价值观、道德观上的认同使得企业宗旨、使命、愿景逐渐形成,员工在战略治理过程中,在新企业文化的成长中,逐渐明确了企业存在的意义、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而树立起来的企业宗旨、使命、信念、准则不仅使员工逐渐淡化了二元本源文化的差异,而且在共同利益的条件下也逐渐形成了同一的组织行为规范。跨文化治理的第一步,正是在企业战略转型重塑企业文化的战略治理进手,首先使全体员工在经营哲学上达成共叫和认同。第二,在战略治理的基础上,将已经达成的共叫和认同不断实现为企业的组织行为。以员工的认同与共叫为内在核心,以企业的组织结构为形式,让全体员工在共同的社会实践中将共叫和认同从行为的背后淡出前台,并使之先成为员工行为互动的约定俗成,后成为员工行为互动的行为准则,终极使蕴含在员工头脑中的新文化转变成企业新的行为规范、新的形象和新的组织行为。上述过程中,一方面,企业的组织结构(通过岗位关系和组织行为联系)使员工在共同利益的条件下,依照企业的宗旨、信念和准则(共叫和认同)不断地进行着组织行为互动;另一方面,企业通过组织员工开展各种活动,包括文化、体育活动等,可以增加员工间更广泛文化空间的沟通交流,增加共叫,拉进彼此间的心理间隔,从而形成更广泛文化空间的行为互动。第三,将稳定的组织行为中可以固化的约定俗成、行为准则,通过***形式,建立新的治理体制与规章制度。一旦约定俗成、行为准则被提炼成规范化、程序化的企业治理体制和制度,也就把企业的经营哲学变成了可以指导实践的经营程序、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治理体制的完善,不仅能够深化发展企业的经营哲学,也使企业的使命、宗旨和员工的经营理念、觉悟都随之得到了加强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