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的安全治理体制构建研究(2)
2017-08-23 02:45
导读:2.2 建筑业安全逆向选择模型和招投标制度的完善 工程招投标是国际通行的工程建设预期治理方式,是完全以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与结构为基础的进行工程
2.2 建筑业安全逆向选择模型和招投标制度的完善
工程招投标是国际通行的工程建设预期治理方式,是完全以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与结构为基础的进行工程建设预期治理的方式。这种方式在西方市场经济的国家里已经实施了几百年,对于工程建设的各方面的指标控制均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在通常的状况下,工程招投标是典型的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式,参与投标的投标人之间的信息沟通障碍,形成了互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因此建立可以科学评价承包商安全水平的标准,并将这种标准通过适当的方法引进施工招投标的评判准则中,才是解决建筑业安全逆向选择退出题目的公道途径。 2.3 保险机制:重要的经济激励手段
尽管形式不尽相同,承包商为工人购买职业伤害保险的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已经非常普遍。保险制度最初是保证受到伤害的工人可以轻易地拿到足够的补偿用度。但是随着可调保险费率制度的引进,保险己经成为一种可以有效预防事故的经济激励方式。关键要理顺保险公司、地方安全监视机构、投保施工企业三方的关系,建立职责明晰的分工和合作关系,特别是安全监视机构和贸易保险公司的合作对收集事故统计数据、解决建筑安全治理中的资金困难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保险公司的承保与赔付服务一定要专业、到位。优质的保险服务将使企业乐于投保。
2.4 政府、工会和行业协会的参与与制约体系
国际劳工组织要求在执行公约中,要有机构、有职员、有法规,为我国以国际标准深进开展建筑安全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167号国际公约”要求政府、业主、工人三方面通力合作,所有关于建筑安全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都是三方约定的结果,代表了三方的利益,因此应该建立政府、承包商和工人三方面的制约体系,保证政府、承包商和工人三方之间有足够充分的交流和沟通,形成一个畅通的系统。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2.5 绩效性法规的推广更有利于保障公共利益
国际上建筑安全健康法规发展的两大趋势,其中包括从传统的规范性法规向新的以绩效为基础的法规发展。基于对职业安全法规的
劳动经济学分析以及我国安全监察体制存在的题目,绩效性法规的推广更有利于进步建筑企业的安全水平,保障公共利益。建立企业安全绩效档案,对企业的安全状况,包括施工现场的安全达标、文明施工及伤亡事故情况等内容进行考核,清出分歧格企业。通过实行市场准进、清出,建立有序的建筑市场竞争机制,使一大批遵纪遵法、优质高效的施工、监理、设计等企业在优越劣汰中胜出;使企业结构得以优化,队伍素质得以提升,治理技术得以进步:使依法经营、安全生产逐步成为各方主体的自觉行为。
3 结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行为受到了大量的限制。因此有必要重新思考建设工程安全治理的手段,本文指出进步我国建筑业安全治理水平的症结所在,提出建以建筑企业为核心的利益激励与制约机制,应当加强法制建设、规范政府行为、加强行业协会的作用、完善监管体系,对建筑业安全治理体制的完善有鉴戒作用。
参考文献
[1]@Negowi A. B., Rwelamila P. D., Holistic Approach to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 In: Haupt, TheoC, Rwelamila P D, eds, Proceedings of Health and Safety in Construction: Current and Future Challenges, Pentach: Cape Town,1997:151-161.
[2]@Haupt Y. C., Coble R. J., A Performance Approach to Construction Worker Safety and Health--A Survey of International Legislative Trends. In: Singh, eds, Proceedings of Creative Systems in Structural an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s, Balkema Rotterdam,2001:p381-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