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民营科技型企业发展及趋势分析(2)
2017-08-26 04:31
导读:3 科技发展与民营企业机理 3.1 企业决策者目标取向,决定了民营企业家为什么需要科学技术 根据我们对134家民营企业的调查。民营企业家经营企业的目标
3 科技发展与民营企业机理
3.1 企业决策者目标取向,决定了民营企业家为什么需要科学技术
根据我们对134家民营企业的调查。民营企业家经营企业的目标取向与自身素质呈正相关。而且与“人的需求层次”是一致的。即经营规模小、企业家自身素质和能力较差的,企业对科学技术成果的需求就少一些。反之,经营规模大、企业家自身素质高,具有远大目标的企业对科学技术的需求就大一些。这说明,科学技术可以给企业带来的是长期利益。企业家是为了企业的长期利益而追求科学技术。
3.2 企业决策者的经营理念,决定了民营企业家需要什么样的科学技术
从科学成果到技术成果,再到现实可供企业开发技术产品,有一个不断循序渐进的过程,技术成果所处的行业不同,这个“不断循序渐进的”阶段的时滞的长度也不同,当然,越是处于基础的阶段,其后续开发的工作越多,投进也越大,而取得的原创性成果的可能性也越大,这就既要体现企业家的决策能力,也要体现企业决策者的经营理念。是进行长期而且大的投进、获取长期利益与垄断性利润;还是进行短期而且小的投进,获取短期利益与竞争性利润。
3.3 决策者的经营环境,决定了民营企业家技术约束条件
成果所在的行业性质决定了具体成果的资金投进量。例如,在资产的有机构成比例高的行业,资金的投进量就大一些。这里应该说明的是,行业不是科学技术渗透的障碍,但是科学技术成果在各个具体的行业内所被企业家接受的程度是不同的。重化与轻纺产业、产业与农业的技术成果所反映出来的形式、被企业家接受的可能性、对资金的投进量都是不同的,一般而言,民营企业家在资本的原始积累的阶段,大多数选择的是资金投进量较小的行业,或者技术相对成熟、技术含量低一些的行业。
从政府层面来看,民营企业家的决策的、并构成民营企业家应用科学技术约束条件的是市场准进、以及由此形成的所有制偏好。固然我们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是我国主义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但是从制度的确立到“国民待遇”的实际执行有一个过程,人们在对待公营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时候,往往不自觉把民营企业打进“另类”。例如在获取项目贷款时,公营企业优先,特别是在获取政府的优惠政策和支持时,民营企业往往处于弱势地位,而且科技资源大部分集中在国有所有制单位内,同一体制内的交易本钱要比异性体制之间的交易本钱大的多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很多科技成果拥有者从感情上愿意把科技成果转让给公营企业,而不是民营企业,政府要为消除“所有制隔阂”所做的工作:一是民营企业的信誉培养,二是为民营企业进进科技成果转化领域给予政策上倾斜;三是利用政府的信息资源,为科技成果的转移提供信息支持。
3.4 科技成果转移在中介——技术交易市场的交易惯性与交易行为,是从原有的经济体制中逐步改革形成的
事实说明,在所有的市场要素中,技术市场在改革的过程中,形成的时间是最晚的,我国的改革、市场的形成历程是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力市场,然后才是技术市场,为什么技术市场在形成的时间上是最晚的,这是由技术市场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由于技术商品与物质实体商品的最大区别,一是供求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科技成果的拥有者在科技成果信息拥有量上看,是处于尽对的上风地位;二是技术商品非物质化,还有一个从技术到商品的转化过程,这个转化过程存在着较大的风险;三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及转化过程的风险带来的技术商品价值评价的困难,市场难以有效形成反映价值的价格。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通过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演绎过来的企业——民营企业;形成的市场——技术市场,在这个演绎过程中,各种科技成果转移要素,无不带有原有体制的烙印。企业家对科学技术成果的所形成需求方与科学技术成果拥有者所形成的供给方,构成了科技成果转移完整的交易市场。但是现有的交易市场上的交易行为、中介服务手段、市场交易支持要素(银行、工商、税务)大多数无不带有原有体制的烙印,不利于与新体制相关联的民营企业转移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