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走出往”趋势——跨国并购(2)
2017-08-26 06:31
导读:1.3 获得的研发技术实效强,不确定性低 从事跨国经营的3万多家中国企业,其中1 800多家主要是对外承包工程,600多家从事对外劳务合作,主要还是得益于
1.3 获得的研发技术实效强,不确定性低
从事跨国经营的3万多家中国企业,其中1 800多家主要是对外承包工程,600多家从事对外劳务合作,主要还是得益于劳动力上风。相当多的企业从事进出口、外向型生产加工、农业、、餐饮等业务,基本上处于全球产业链下游或末端,干的多是低附加值的活。在这种情况下大家一致以为“自主知识创新”是未来国家和企业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必由之路。目前普遍存在的误识将自主技术局限于独立自主研发,独立研发不确定性大、周期长,可能会使企业丧失一些战略性的时间“窗口”,从而错过最佳市场时机。实际上除此之外,技术引进、并购其他公司来获取关键技术并快速进步技术和贸易竞争力也属于自主创新的范畴。但是技术治理的专家们都清楚,引进国外技术仅能够获得一些通用性的技术或二、三流的工艺或设备,那些能够为企业取得战略竞争地位的核心技术能力基本上不能通过此种方式获得。
我国的盛大游戏公司设立时只是一家游戏代理,没有任何研发能力,它通过收购韩国网络游戏开发商ACTOZ的控股权而立即获得了游戏产品开发能力;另外,通过对全球领先的网络游戏引擎技术开发企业——美国ZONA公司收购,在短短的2年时间使自己取得了行业领先的技术地位,这是其他方式无法达到的。
2005年底,联想公布以17.5亿美元收购IBM的PC业务,不仅获得了IBM的PC业务和市场,同时也获得了IBM所拥有的全球最好的笔记本研发能力、研发技术、品牌以及其在全球注册的4 000多项专利,迅速进步了自身技术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假如联想完全依靠闭门研发,要达到这样的技术水平恐怕要多年以后。与自我发展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相比,跨国并购时效强、低本钱,特别是当某种知识和资源专属于另一企业时,并购就成为获取该上风的唯一途径。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1.4 绕过贸易壁垒
跨国并购避开了国外知识产权保护壁垒,快速进进战略性行业。近年来,欧盟对我国制造业特别是纺织品设置了重重壁垒,在出口受阻的情况下,并购当地企业成为中国企业进军欧洲的重要途径之一。湖南中联公司通过收购英国保路捷公司使其技术提升了20年,由一家默默无闻的企业一跃成为非开发技术行业中生产高清楚电视、等离子彩电等新产品的全球着名企业。
由于国际至公司在某些行业的垄断地位,其私有协议往往就成了事实上的行业标准,这对于后进进者,尤其是的极为不利,我国DVD企业进军海外市场经常被国外公司以侵犯知识产权的名义起诉。通过收购海外企业获得该核心技术的所有权,避开知识产权保护壁垒的典型代表是中国企业京东方。京东方以3.8亿美元收购韩国的TFT-LCD业务,并由此获得了相关专利技术和人才,成功进进一直被韩国、和日本公司所垄断的TFT-LCD领域。通过跨国收购获得核心技术,在短期内形成了较强的技术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并使中国在光电子和微电子领域向前跨越一大步。
2 实施跨国并购需要留意的
据毕博治理咨询公司的调查显示,在500多家跨国公司的并购活动中,有半数的企业没有实现预定的并购目标,并且在最初的几个月中生产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有61%的企业没有实现其财务目标。通过企业并购来获取核心技术能力并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除了并购操纵和并购整合通常所碰到的各种困难和题目之外,还涉及到一系列与技术治理相关的题目。从总体上看,我国企业在跨国经营过程中,还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题目:
2.1 系统的技术情报搜集和能力
正确的情报是成功技术决策的条件,因此国际先进公司通常都设有专职部分和职员负责相关技术情报的系统性和前瞻性的收集、分析和猜测,并且能够结合企业本身的业务需要和技术策略,就技术发展动向及时预警。国内公司情报治理部分通常只提供文档收集等服务,很少有负责技术情报、真正懂得技术又了解公司业务的专职部分;其相关工作职员并不具备综合性的技术专长和眼光。当企业具备了强大的技术情报能力之后,不仅能够及时察觉潜伏的技术并购机会,也有助于做出更加明智的技术获取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