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中国企业“走出往”趋势——跨国并购

2017-08-26 06:31
导读:企业管理论文论文,中国企业“走出往”趋势——跨国并购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 摘 要 要适应全球化和
摘 要 要适应全球化和进世后市场开放的新形势,必须在更广泛的领域、更高层次上融进世界经济体系,必须加快实施“走出往”战略。这是应对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的挑战,分享全球市场开放和知识积累的需要,是解决经济与资源短缺矛盾的需要。现阶段,中国在“走出往”方面应有新作为,尤其是在国内短缺资源的跨国开发利用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化合作等方面。
  关键词 跨国并购 资源短缺 核心竞争力
 
跨国并购是企业扩展的重要形式,也是近年来国际直接投资的最主要形式之一。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如今已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国家商务部不久前表露,有3万多家“走出往”的中国企业,遍布149个国家和地区,投资重点逐渐从港澳地区及北美转移到亚太、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一部分上风企业正发展成集境内外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大型跨国企业,一批境外研发中心、产业集聚区逐渐建立;《福布斯》和《财富》的最新排名均显示,2005年有15家中国企业跻身世界500强。
这些境外投资项目不仅为我国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还在利用国外资源、资金技术、信息和治理经验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首先,经济发展与资源短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严重形势,分享国外资源以确保国内经济的稳定发展,已成为中国全球资源战略的必然选择。第二,我国企业在技术水平上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存在较大差距,大多数企业都未能把握本行业的核心技术。大多数企业家和学者以为,过往我们的跨国经营之所以处于全球产业链下游,源于缺乏独立自主研发能力,实际上以技术引进、并购来获取关键技术并快速进步技术和贸易竞争力也属于自主创新的范畴。过往我国引进的都是国外早已成熟甚至过期的技术或设备,这固然有效地帮助我们形成了一定的制造能力和技术水平,却很少给中国企业带来持续性的竞争上风,以至我们一直跟在别人后面追赶。而通过企业并购却可以在很短时间为企业取得战略竞争地位的核心技术,实现质的奔腾。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1 跨国并购对于提升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
并购的核心要素在于市场支配能力和获得垄断地位。对企业的成长而言,单靠自身的积累是非常缓慢的,必须借助于并购重组这一外生扩展形式。近代以来,全球相继发生了5次大的企业并购浪潮,每次并购浪潮都产生一批巨型公司,我国企业有必要而且完全有可能通过并购重组,迅速带动规模和效率的提升。
1.1 获取战略性资源
获取战略性资源是中国大型国有能源开发企业跨国并购的主要动机。中海油与中石油的几次大的跨国并购举动颇为引人注目。前者通过收购西班牙瑞普索公司在印尼5大油田的部分股权和收购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自然气项目,获得了数千万吨原油地质储量;后者通过跨国收购戴文能源团体在印尼的油田和自然气资产,扩充了自己的海外油气探采资产规模。当然我们这里所夸大的资源不仅仅局限于能源、矿产等资源,还包括资金、技术、人才、知识等各种战略性资源,这些资源在全球的自由活动,意味着企业可以在更为广阔的领域寻找商机。中国企业应根据的变化,相应地调整发展思路。
1.2 扩张与整合市场
企业通过并购可以迅速获得新的市场机会,在不加载行业生产能力下达到临界规模,是增强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获取更多利润的主要途径。此外,在寡占市场追求市场气力和市场支配地位也是进行并购的推动气力。通过横向并购活动跨国公司可以进步市场占有率,凭借竞争对手的减少来增加对国际市场的控制力;跨国公司的纵向并购可以通过对大量关键原材料和销售渠道的控制,有力地控制竞争对手的活动,并借助对方的品牌,进步企业所在领域的进进壁垒,从而迅速进进东道国市场扩大原有企业市场总份额。TCL团体对德国施耐德公司收购,使其获得了欧洲市场高达2亿欧元的销售额和多于41万台彩电的市场份额,超过了欧盟给予中国7家企业40万台配额的总和。
上一篇:后现代企业的文化治理战略(二)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