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文化化与中小企业应对措施(3)
2017-08-27 01:53
导读:三、中小企业面对经济文化化的对策 面对经济文化化的发展趋势,中小企业只有顺应潮流,积极应对,才能充分利用其积极影响,使中小企业更加生机勃
三、中小企业面对经济文化化的对策
面对经济文化化的发展趋势,中小企业只有顺应潮流,积极应对,才能充分利用其积极影响,使中小企业更加生机勃勃。
(一)思想重视,深化理解。面对经济文化化的大潮,大企业往往走在中小企业的前面,而不少中小企业存在熟悉上的偏差,以为不需要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或者借口企业文化建设条件不具备,而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据调查,在我国中小企业的聚集地温州,有60%的企业领导没有充分熟悉到企业文化的必要性,有些企业就是有专门的机构,也是形同虚设。”[3]这种熟悉上的误区如不克服,将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有些中小企业固然熟悉到了企业文化建设、品牌建设的重要性,但由于学习条件限制,对文化建设理解肤浅,学到了皮毛,没有领会精华。因此,中小企业负责人要深进熟悉经济文化化的大趋势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真正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相关组织如工商联等也要对中小企业积极引导,如通过专家讲座、网上开辟专栏、网上专家解答疑难等形式,解决深层次题目。
(二)置进先进治理理念,提升企业运作水平。我国中小企业在经营治理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与不足,主要表现在:治理观念落后,缺乏以人为本思想和战略观念;治理手段与方式方面,依靠人治方式,缺乏科学治理,利用现代治理技术较少;生产经营缺乏科学、***决策,多以经验行事,盲目性大。因此,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置进先进治理理念,进步企业的治理水平,已是势在必行。中小企业发展要有长远规划,不能得过且过,只看眼前利益。要把以人为本、科学治理进行有效的贯彻落实。企业文化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治理文化,治理文化优劣反映了中小企业在经济文化化的大背景下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三)强化特色文化,增强吸引力。有独特魅力的文化对于一个企业成长来说,看起来不是最直接的因素,却是最持久的决定因素。有特色的东西,才会产生较大的吸引力。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地区或企业,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往往以文化论特色,以文化论高低。中小企业在总体实力、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无法与大企业竞争,不能形成比较上风,因此,应该结合自身实际、历史传统、地方特色,挖掘形成具有自己鲜明个性的企业文化,并融进企业的经营、治理、产品等方方面面,创出企业特色,形成自己的比较上风。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充分体现这些文化特色,就能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具备不同与其它企业的特点,从而产生吸引力。假如中小企业不注重自己的特色文化建设,盲目照搬别人的东西,将失往与大企业竞争的上风。正确的做法应当是运用现代科技和先进的思想来发展和提升自己的经济文化特色,使自己的特色更加刺眼。这种特色通过企业形象、产品形象、消费环境、服务特色、购物环境以及员工的言行举止等表现出来,形成一种独特的吸引力,把自己的目标消费群体吸引过来。因此,努力进步企业经营治理和产品服务中的文化含量,培育特色鲜明的优秀企业文化,才会进步企业竞争力。不少中小企业赶时髦,热心于做企业文化的表面文章,照抄一些时髦的口号,简单模仿别人一些表面的东西,而不是在经营实践中提炼、升华出自己的真正企业精神,并把它内化到职工的思想中,转化为自觉的行动,这不利于中小企业个性化发展和增强吸引力。
(四)弘扬先进文化,保持持久上风。每一个时代的先进文化,总是拓展着人们的视野,激励着人们的斗志,锤炼着人们的品格,激发着人们的创造,在推动社会进步中展示巨大气力。先进文化是继续历史优秀文化传统,顺应社会发展潮流,反映时代精神,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文化,它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它规定了我国经济文化的性质和基本内容,为我国经济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小企业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摒弃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影响,创造积极向上的文化,坚持诚信正当经营,这样才能保持先进性和旺盛的生命力,才会给企业带来持久的发展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