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型员工的混合股式激励模型研究(3)
2017-08-27 01:53
导读:三、知识型员工混合股式激励模型 知识型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最优的激励合同设计是建立在企业与知识型员工各自效用最大
三、知识型员工混合股式激励模型
知识型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最优的激励合同设计是建立在企业与知识型员工各自效用最大化的基础上的。根据委托——代理理论,企业必须设计出员工所能够接受的合同,这个合同能够使得企业在实现自身最大化的同时能实现知识型员工的效用最大化,而知识型员工可利用自身的信息上风决定是否努力工作。因此,企业与员工之间就存在一种博弈,在该博弈过程中会形成一个均衡合同。均衡合同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1.知识型员工在接受合同中得到的期看效用不能小于不接受合同时能得到的最大效用(即保存效用S'),称之为参与约束IR。
2.知识型员工总是选择自己的期看效用最大化的行为,任何企业都希看员工的行为只能通过企业效用最大化来实现,称之为激励相容约束IC。
3.企业向知识型员工支付报酬后所获得的效用不可能由于采用其他任何合同而有所进步。
根据以上三个条件,我们得出:
目标函数:企业的期看效用最大,即:
maxE[∑δt-1(πt-St)](5)
s.t.IRE[∑δt-1(St(π)-Cet,θ)](6)
ICmaxE[∑δt-1πt-∑δt-1C(et,θ)-S'](7)
把IR带进目标函数,可得:
maxE[∑δt-1πt-∑δt-1C(et,θ)-S'] (8)
上式对βt求导,令其为零。
带进πt=et+θ+ut,C(et,θ)=,et=进行计算,得:
1-pt[Yt+tγt]=0(10)
假如知道员工投进资金的所得股份比率Yt与项目成功得概率pt,则可求出员工在最大的努力水平下,企业支付给员工的技术股利润最优比例。在该比例下,员工的努力水平达到最大et=。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γ*t=(11)
我们可以看出:随着Yt的增大Y*t会减小,这说明了知识型员工对企业所投进的资本金越大,其角色就会从企业员工转换为企业所有者之一,由于角色的转变员工终极收进中的资本金分红会增大而技术股激励会有所降低,从而充分体现了其作为企业所有者这一角色。而t与Y*t成反方向变化,表明了短期在企业工作的知识型员工的支付契约中技术股比重的设置就应该比较大,这样才能在短期起到足够的激励作用;且长期在企业工作的员工的技术股激励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则,这种支付契约的设定有助于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并在最大化的努力水平下继续工作。
同理,我们可以求出在γt和pt是给定的情况下,知识型员工需要注进的最优资本金额,则也可以求出股份比率Y*t=,其努力水平都达到最大et=。
由此,我们可在某些条件给定的情况下来设计最优的合同,以此来激励知识型员工按照企业的长久利益来实现他们自己的效用最大化。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得到如下结论:
采用分阶段连续支付的激励模式,使知识型员工时时感到激励的存在,更加努力工作。
要求知识型员工在阶段初期对企业投进一定的资本金,这对员工产生了强烈的激励和约束,同时也对知识型员工的高活动性形成了钳制作用,这减轻了企业的风险和责任,并缩减了代理本钱。
设置技术股分红激励,且该股份随着知识型员工在企业工作时间的延长而进步。这种激励方式充分体现了企业尊重知识型员工的本身特质,既能把人才长期留在企业,又能充分激励员工,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创造力和潜力。
最优的激励机制是以企业和员工的最大化为基础的,要使企业效用最大化,暗含了两个约束条件,一个是员工所得到的期看效用不能小于不接受合同时得到的最大期看效用(即保存效用),这是参与约束;另一个时企业效用最大化的实现要以知识型员工效用最大化的实现为条件,这就是激励相容约束。在满足这两个条件下,企业所制定的激励机制才是最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