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鉴赏的现当代研究与实践
2013-05-05 18:07
导读:古代文学论文毕业论文,古代文学鉴赏的现当代研究与实践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作为历史 产 物 的 优 秀 作品 , &nb
作为历史 产 物 的 优 秀 作品 , 不 因 时 代 的变
迁、读者对象的不同而减弱其艺术魅力或丧失生命力。古 代作品的内涵愈丰富、艺术愈精美, 则其超时代、超阶级 的感应力愈大。感应力愈强, 则拓展读者的层面愈阔, 接 受者愈众。古代作品对现代人来说, 因时变势异, 从思想 内容、名物典故 、山 川 地 理、典 章 制 度 到 价 值观 、审 美 观、心理状态等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媒介手 段由古汉语 ( 文言文) 到现代汉语 ( 白话文) 这之间虽有 承传关系, 但二者差异很大, 今人要阅读古代作品第一步 就是要打破 “语言隔阂”, 这就出现了为鉴赏文本创造条 件的注解、疏证、笺说、解析等解读手段。新中国成立之 后, 由于学子的文言基础更为薄弱, 也就更需要各种手段 的 “助读”。文学鉴赏正是既通古又合今, 既普及又提高 的优良手段。为此, 不少学者做了大量工作, 主要是出选 本、注释本、今译本、讲析本, 很少有如后来的赏析 ( 鉴 赏) 本。 “文革”期间除了极少的 “法家”作品选注外, 古代文学研究领域一片荒凉。直到 1976 年 10 月粉碎四人 帮后, 古代文学研究才复苏并逐步繁荣。上世纪 70 年代 末 80 年代初古典文学鉴赏文集出版比较兴盛。如张燕瑾 的 《唐诗选析》 ( 天津人民, 1979) , 艾治平的 《古典诗 词艺术探幽》 ( 湖南人民, 1981) , 《诗词抉微》 ( 湖南 人民 , 1984) 、郑 孟 彤 的 《唐 宋诗 词 赏 析 》 ( 广 东 人 民 ,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1981) , 吴熊和、蔡义江的 《唐宋诗词探胜》 ( 浙江人民,
1981) , 张碧波、李宝坤的 《唐宋词赏析》 ( 黑龙江人民
1982) , 徐应佩、周溶泉、吴功正的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赏析》 ( 山西人民, 1982) , 霍松林的 《唐宋诗文鉴赏举 隅》 ( 人民文学, 1984) 等等。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81 年 起正式推出 《中国古典文学鉴赏丛刊》, 首推 《唐诗鉴赏 集》, 以后则按此例推出系 列 的 鉴赏 集 , 深 受 读 者 欢迎 。 同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61 年开办的 “阅读与欣赏”节
目, 这期间也加大了播出频率, 增加了用稿量, 经一段时
间就结集出版 《阅读与欣赏》单行本。1981 年山西 《名 作欣赏》杂志创刊, 这类鉴赏文集的大量出版, 引发了上 世纪 80 年代的全国范围的古代文学鉴赏热潮。鉴赏文比 注解本受读者欢迎。如广东刘逸生的 《唐诗小札》也是一 种鉴赏文集, 从 1961 年初版后到 1982 年 21 年间改版四 次, 11 次印刷, 累计印数约 77 万册; 我们的 《中国古典 文学名著赏析》1982 年初版, 到 1991 年四次印刷, 累计 印数达 10 万册, 可见这类图书销售量大、读者面广。古 代文学作品鉴赏文集大量出版后, 一方面促使广大学者对 这种现象予以研究, 总结鉴赏古代文学的经验, 以推动鉴 赏的进一步提高水平, 适应人民日益提高的文化需求。贾 文昭、徐召勋出 版 《中 国 古 典
诗歌 艺 术 欣 赏 》 ( 安徽 人 民 , 1980) 、 《中 国 古 典 小 说 艺 术 欣 赏 》 ( 安 徽 人 民 ,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1982) , 徐应佩、周溶泉出版 《古典诗词欣赏艺术》 ( 山 西 人 民 1985) , 许 山 河 的 《诗 词 鉴 赏 概 论 》 ( 海 南 ,
1995) , 万 云 骏 的 《诗 词 曲 欣 赏 论 稿》 (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
1986) , 华 桂 金 的 《古 典 诗 词 艺 术 鉴 赏 》 ( 新 疆 大 学 ,
1996) 。此后更进而研究鉴赏学, 张炳隅出 《文学鉴赏学》 ( 上海教育, 1991) , 徐应佩出版 《中国古典文学鉴赏学》 ( 江苏 教 育 , 1997) , 魏 饴 主编 《文 艺 鉴 赏 学 》 ( 辽 宁 师 大, 1999) 。在古代文学鉴赏理论研究的同时, 各出版社 已不满足于出版一般的鉴赏文集, 转向出版规模大、装帧 美的 “鉴赏辞典”。开先河的是上海辞书出版社于 1983 年
12 月推出的 《唐诗鉴赏辞典》。初版即印 30 万册, 销路 大畅, 供不应求, 当时上海甚至要凭结婚证才买到书。随 即加印 10 万册, 1985 年 2 月笫 2 次印刷, 累计印数达 80 万册, 创新中国古代作品印数的新高。 《唐诗鉴赏辞典》 收录 196 位 诗 人 的诗 作 1105 首 诗 , 全 书 181.2 万字 。鉴 于此书畅销, 1990 年 6 月又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 《唐诗 鉴赏辞典补编》,一次印 2 万册。此后, 上海辞书出版社 有计划地组稿、出版了 《宋诗鉴赏辞典》、 《唐宋词鉴赏 辞典》、 《元曲鉴赏辞典》、 《古文鉴赏辞典》、 《中国新 诗鉴赏辞典》等。一时间鉴赏辞典的出版成了各出版社的 热门选题, 不仅专业的辞书出版社出, 而且文艺出版社、 高校出版社、地方出版社争相出书。由按历史分段、体裁 分类的如 “诗经”、 “楚辞”、 “汉魏晋南北朝诗”、 “金 元明清词”的顺序排下去, 并以类相聚, 如山水诗、爱情 诗、花鸟诗等选题, 笔者就主编了 《历代怨诗趣诗怪诗鉴 赏 辞典 》 ( 江 苏 文 艺 , 1986) 、 《历代 哲 理 诗 鉴 赏 辞 典 》 ( 湖北教育, 1994) 。据不完全统计, 近 10 多年间全国有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50 多家出版社共出各种古代文学的鉴赏辞典近百种, 形 成鉴赏辞典出版的全盛时期。
鉴赏辞典比鉴赏文 集 受 欢 迎 , 在 于鉴 赏 辞 典 不 仅是
鉴赏文集的规模放大, 容量加大, 而且有着工具书性质,
有着多功能的作用。上海辞书出版社的 《唐诗鉴赏辞典》 才出时曾遭到人们的质疑, 认为多篇鉴赏文合为一书岂可 称之为 “辞典”, 因而该书于香港出时就名之为 《唐诗鉴 赏大观》。其实 《唐诗鉴赏辞典》系受日本同名辞典的影 响而成。日本汉学家、东京大学教授前野直彬长期从事汉 诗 研 究 , 先 后 编 纂 过 《唐 诗 鉴 赏 辞 典 》 ( 日 本 东 京 堂 ,
1970) 、 《宋诗鉴赏辞典》 ( 日本东京堂, 1977) 和 《汉 诗的注释和鉴赏辞典》 ( 与日本樱美树大学教授百川忠久 合 编 , 1979, 江 苏 古 籍 出 版 社 1987 年 出 版 杨 松 涛 译 本 , 名 《中国古诗名篇鉴赏辞典》) 。诗歌鉴赏为何采用辞典的 编纂形式? 前野直彬在他的编纂宗旨中说: “为了使读者 能从不同的角度利用本书”, 因此叫做 “辞典”, 有工具书 性质。我国的 《唐诗鉴赏辞典》也就是缘此而来。日本版 的 《唐诗鉴赏辞典》收录唐代 80 位诗人的代表作约 200 首。每首除原文、日译文外, 尚有语释、通释和鉴赏三部 分。前冠 “唐诗鉴赏概说”一文, 后附有作家小传、唐诗 总集简介、唐 代 诗 人年 表 等 七 种 附 录, 并 有 重 要 语 句索 引、人名索引、地名索引、助字索引等。正文中语释、通 释和鉴赏文都很简明, 一般只是一二百字, 所选作家也不 多。但附录的 内 容 远 超 出正 文 范 围 , 而 所编 附 的 多 种 索 引, 又对正文所蕴含的各种资料作了系统的揭示。从上述 可见, 所谓 “多角度利用”主要通过多种附录来实现的。 这就是名为 “鉴 赏 辞 典 ”的缘 由 , 使 之 具 有 了工 具 书 性 质。上海辞书出版社的 《唐诗鉴赏辞典》收录唐代 196 位 诗人 1105 首诗作, 基本上一诗一鉴赏单位。附录有诗人 小传、诗人年表、唐诗书目、诗体诗律词语简释, 以及名 句索引、篇目笔画索引等。附录的篇幅约占全书总篇幅的 十分之一。正文为约请国内知名学者撰写, 前此出版过有 关鉴赏著作的作者基本荟萃其中。书前冠有与唐诗有关的 古代书画作品。与日本版本相比, 附录部分的项目基本相 同, 而正文的份量则远胜之。这样就更突出了辞书作为工 具书的使用价值 和 附 录 索引 的 实 际 意 义 。日本 版 本 仅 选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200 首, 与唐诗总量相距太远, 不仅使用者在检索所需诗 作时会常常落空; 即便在利用重要语句、人名、地名索引 时, 也会因正文所收唐诗的范围太小而减少检索结果的使 用效果。相反, 上海辞书版收诗 1100 余首, 基本包括了 唐诗各个时期各流派的精华之作, 故后附名句索引, 摘列 至近千联。读者可利用它找到出处, 并于鉴赏文中领会其 含义。名句索引与丰富的正文内容, 较完备块地构成了可 以满足一般读者对唐诗名句查找和了解需求的功能。后来 各家出版的鉴赏辞典基本上按这个路数组织。事实证明附 录对辞典来说至关重要。1989 年我们主编《历代怨诗趣诗 怪诗鉴赏辞典》( 江苏文艺) 没有安排附录。1994 年我主编
《历代哲理诗鉴赏辞典》( 湖北教育) 考虑到便于读者检索和
运用, 于书前安排了“篇目表”, 正文之后安排了“历代哲理 诗名句索引”、“历代哲理诗论”两项附录, 前者便利使用本 书, 后者便利古代哲理诗的研究者。1994 年初版, 1999 年 就第二次印刷。 “鉴赏辞典”比鉴赏文集受欢迎由此亦可 看出。
从 已 出 版 的 几 十 种 鉴 赏 辞 典 来 看 , 大 都 结 构 齐 全 , 虽然附录有多少之别, 而都注意安排实用性的附录, 以便 读者 “多角度地使用”。同时都以正文 ( 赏析文) 为主体。 当然也有些不以辞典为名, 如袁行霈主编的 《历代名篇赏 析 集 成 》 上 下 集 ( 中 国 文 联 , 1988 年 12 月 ) , 黄 岳 洲 、 茅宗 祥 主 编 的 《中 华 文 学 鉴 赏宝 库 》 ( 陕 西 教 育 , 1995 年 1 月) , 崔承运、刘衍主编的 《中国古代散文鉴赏文库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古 代 卷 】》 ( 百 花 文 艺 , 2001 年 9 月 ) , 周 啸 天 主 编 的
《元明清名诗鉴赏》 ( 四川人民, 2001 年 8 月) 等, 这些 都不以辞典名之, 可有的也附有 “总集”、 “别集”、 “诗 话”等篇目, 供读者检索、参阅。
鉴赏辞典的正文实际上 是 一 部 有关 作 品 的 选 本, 也 是规模放大了的鉴赏文汇编。我们从可下列书目可见鉴赏 辞典家族的昌盛。
上世纪 80 年代出现了古代文学鉴赏热, 其深层原因 在于社会文化背景的优越。粉碎四人帮之后, 改革开放之 后, 我国
政治稳定, 经济繁荣, 清除了极 “左”思潮的余 毒, 打破了接受古典文学的禁区和险域, 确定了提高全民 旅文化素质的目标, 促成了古典文学鉴赏的勃兴和昌盛。 中学语文教材中百分之二十的篇目为古代文学, 还有广大 自学考试的考生和热爱文学的年轻一代急切需要古代文学 的助读资料。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社会需要, 促使古典文 学研究的专家学者从传统的封闭的、书斋式的样式转而采 用开放的、通俗的形式, 为弘扬祖国文化遗产、提高全民 族文化素质服务。过去所崇尚的校勘、训诂、考证、评论 等研究固然有其学术价值, 但这些还只是一种学者圈子的 “内部循环”。而文学鉴赏则面向广大民众, 雅俗共赏, 读 者面空前扩大。老一辈的专家或者亲自撰稿, 或者出任顾 问, 或者担纲主编, 使得古代文学鉴赏风气大盛; 中青年 学者更形成可观的阵容, 产量丰富, 产品精美; 出版界也 瞄准了图书市场这有利的空间, 抓紧时机抢占地盘; 加之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经 济 上 逐 步 宽 裕, 对 文 化 的 需 求更 高, 诸多因素促成了古代文学鉴赏繁盛的局面。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古代文学鉴赏兴盛, 鉴 赏 辞 典 成 了热 销 商 品 , 也 是 古代文学作品现代感应力强的表现。笔者在拙著 《中国古 典文学鉴赏学》 ( 江苏教育, 1997 年版) 中第二章 “古 典文学鉴赏的现代感应” ( 第 26 页至 32 页) 中指出, 古 代作品对现代人来说还有着认同感应、象征感应、启迪感
应、审美感应、新奇感应等, 因而现代人对古典作品仍然
有着浓郁的兴趣。尤其经过长期极左思想禁锢之后, 更是 如仉似渴地需求古典作品。
新 时 期 的 古 典 文 学 鉴 赏 , 是 在 马 克 思 主 义 指 导 下 , 按照文学自身的规律, 以历史的、
美学的观点对具体作品 予以欣赏性分析。这种鉴赏有别于古代的鉴赏活动。古人 的鉴赏大多侧重于炼字、炼句、谋篇、格律、源流等, 且 多随遇而发, 随 感而 书 , 很 少 一 诗 一文 的 综 合 分 析 。据
《四库全书总目》诗文评类著录 64 部 731 卷, 存目 85 部
524 卷, 词话 5 部 12 卷, 乾隆以后, 这类著作仍不断问 世。宋人许彦 周云: “诗 话 者 , 辨 句法 , 备 古 今 , 记 盛 德, 录异事, 正讹误也。”清人吴锈曰: “诗话者, 以局 外身作局内说也, 故其立论平而取义精。”诗话内容大致 包括标举论诗宗旨、推测诗派渊源、评论诗人诗作、摘赏 锦言佳句、漫谈艺 术 技 法 、记 叙诗 坛 轶 事 、考 证 诗歌 掌 故、诠释难字僻典等等, 和今天鉴赏文章写法不同。同时 今天大量的鉴赏文章也有别于过去一段时期只从经济、政 治方面分析的偏狭做法, 大搞微言大义的简单做法, 或是 拆散七宝楼台式的机械分析法。今天的鉴赏文章多就某一 作品的思想蕴含、艺术创造、风格特点作综合阐释, 且有 着鉴赏者独特的视角、感受, 融入了个人的感情, 从某种 意义上说, 是一种再创作。原作好比剧本, 鉴赏文章即如 舞台演出, 由于加上了表、导、演的再创造, 观众自然欢 迎二度创作的舞台演出。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上世纪 80 年代确实是古代文学鉴赏热潮期, 10 年间 出了那么多古代文学方面的鉴赏辞典, 进入 90 年代, 就 逐步降温了。可是由于
高考试题中增加了古代诗文鉴赏的 内容, 有些出版社就瞄准了学生群体的市场。其中仍首推 上海辞书出版社。他们利用已有资源, 推出了便于学生携 带的袖珍本的唐诗、宋词、宋诗、古文鉴赏辞典, 还有适 宜学生阅读的 《名家品诗坊 ( 唐诗) 》、 《名家品文坊 ( 唐 宋文) 》, 印数都愈万册。2004 年 5 月更推出 《学生古诗 文鉴赏辞典》 ( 上下册) , 号称 “全国销量近 500 万册的 文 学 鉴 赏 辞 典 的 学 生 版 ”, 可 以 “引 你 深 入 文 学 堂 奥 ”、 “熟读古诗文, 提升学习成绩, 考进理想名校”。鉴于过去 各出版社所出之鉴赏辞典选题重复, 匆促组稿, 难免粗制 滥造、粗枝大叶、粗心大意的 “三粗”现象, 各出版社选 题趋于理性, 印数也逐步控制。此后古典文学鉴赏领域, 一方面转入理论研究; 一方面进入普及阶段, 多出贴紧中 小学新大纲、新课标的教材的古诗文赏析, 而不再热中于 出大部头、豪华装、高定价的鉴赏辞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