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论境界、意境与意象文(4)

2013-08-29 01:07
导读: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当代文艺理论家宗白华说:“意境是情与景(意象)的结晶品。”概括起来,意境就是“情由境生、情景交融”的那种艺术境界。

  张少康在《论意境的美学特征》中说:“中国古代艺术意境的基本特征是:以有形表现无形,以有限表现无限,以实境表现虚境,使有形描写和无形描写相结合,使有限的具体形象和想象中无限丰富形象相统一,使再现真实实景与它所暗示、象征的虚境融为一体,从而造成强烈的空间美,动态美,传神美,给人以最大的真实感和自然感。”这里,作者试图综合能表现意境美学特征的内容,对“意境”作一具有理论高度的美学总结,但是在他所讲的构成意境特征的四个方面的内容之间还缺乏一种有机的内在的逻辑联系。

  意境概念是在我国古代长期的文化传统中孕育出来的,它的产生和发展都与我国古代特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我们只有将它放到特定的历史文化中考察,才能把握其丰富的内容,才能明白这一概念自身所凝聚着的民族的审美精抻,才能逐步以“意境”为核心建立起一套自己民族的文学理论范畴和体系。

  用现代的理论来解释古代文学传统中产生的“意境”说,用外来的理论分析中国古代的文论,如认为“意境”与“典型”相等,“境界”就是“艺术形象”等。这样做的好处是使“意境”说便于为今天的人所理解,使人们认识到现代文论可以从古代文论中吸取营养。下面我们以李白的五绝《独坐敬亭山》为例来加深对意境的理解,诗云:“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间。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按照通常的评论标准,称之为有意境的作品是没有问题的。这首描写景物的诗实在很有限,只20个字,不过众鸟、孤云,敬亭山而已。其中鸟与云又只是带有几分抽象的总称,山也未加任何描绘,说不上鲜明与生动。但全诗却表了作者彻悟人生、傲然自得、委顺自然的态度。正如水来帆近而充实,水逝帆远而怅然,鸟飞云去的物态与作者孤高、惆怅的心绪是相应的,而屹立的山峰则与作者坚定的意志相应。更妙的是,四散飞去渐消逝于天际的小鸟,缓缓飘浮的云朵与巍然屹立韵山峰组合在一起,消逝的与永恒的,渺小的与高大的、匆匆的与缓缓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正与作者抛弃凡俗,孤高自赏的心理相契合,并构成了通体协调的心理环境。《敬亭山》字仅二十,物象亦寥寥,却在读者想象中展现出广阔的空间,飞鸟将目光引向天际,孤云在头顶漂移,山峰矗立在面前,三者相映,就构成了一个小小的天地。人的心理机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认识、情感、知觉、意志等因素经常是在统一的整体中发挥各自的作用。就文艺创作而言,情感活动固然是心理诸因素中最活跃者,但并非唯一活跃因素,思绪、意志往往也伴随情感介入其间,而在不同的作品中,有着不同的比重和不同的表现形式。我们所谓的意味,就不仅指情感,而且包括寓于作品的体认人生的睿智。对于意境之作,这种睿智是含蓄蕴藉,消融于整个作品中的,使读者有“味之无尽”、“握手已违”的感觉。

  (三)

  在“意境”与“意象”的关系上,有人认为两者是相等的,有人则主张意象只是构成诗歌意境的艺术形象,与“意境”还不完全是一回事,笔者是同意后一种看法的。

  意象,所谓“意”,就作品而言,是指一篇作品中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类似我们所说的“主题”;从主客体、物我关系来看,“意”当指诗人及其思想感情。所谓“象”,就是诗歌作品了,是诗人所描写的客观事物了。在诗的写作中,无妨把“意”的把握,看作主要是一种理性的抽象思维,而意之“达”,主要是—种感性的形象思维;前者是构成诗的内容必不可少的条件与手段,后者是表现诗的内容必不可少的条件与手段。当然,这样理解只是为了便于说明问题,实际上在诗人的创作活动中,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往往是同时进行而无法强分,两种思维活动是对立而又统—的。

  从美学高度来看,只有意与象,我与物,主体与客体、情与景融交在一起,才能创作出美的艺术境界。此时的“象”(或“境”)已不是纯客观的物了,已是经过心灵化了的,它已浸染上了作家的主体情志,它是情志的“感性显现”,一般称之为“意象”,即含主体情志的客体物象。在文学艺术创作领域,不论是诗歌、小说、戏剧的创作都会涉及到物我关系,只是他们所走的途径,所坚持的法则不同而已。诗歌创作是强调“物化”境界,

上一篇:三国曹操和刘备人物性格比较分析 下一篇:“磅礴与辉煌”:好莱坞历史史诗现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