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论文关键词:谪滇;平显;《松雨轩集》
论文摘要:明初大规模谪戊文人造就了谪戍文人群体的产生。谪滇文人群体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支,目前学界与之相关的文献整理及文学研究尚不够充分。本文以谪滇文人平显为例,在考订其生平、家世、交游、创作基础上,探讨其与明初镇滇的沐氏家族以及部分谪滇文人关系,并阐发谪滇经历对其文学创作产生的影响。平显诗中重画艺、多赠答的写作倾向以及“变怪莫测、豪放不羁”的诗风,既受时代风气之薰染,又寓个人命运之隐喻。
明初谪滇文人,据笔者统计,有数十位之多。相比起洪武初年谪临濠的文人,谪滇文人在声名上更逊色一些,然而,由于在洪武中期以后特殊政治背景下的相对集中的贬谪,以及贬谪者们日后的出色表现,谪滇文人仍是明初贬谪文人中相当醒目的一个群体。叶盛《水东日记》云:“国朝七十年来,文物之盛,江浙之秀,如王景彰学士、张宗海修撰之文章经术;沈民则兄弟、程南云之以词翰笔墨遭际荣遇;医而能诗如刘原博,方外如刘渊然者,而皆出于云南,士大夫多夸异之。”贬谪云南的经历,或隐或显地给士子生命、心灵乃至文字打上永远的印记,并造就了特殊生存环境中特定群体的独特文学风貌。
一
沐昂编明初诗集《沧海遗珠》录平显诗19首,题曰:“平显,字仲微,虎林人。”在该书所录明初诗人21家中,选平显诗19首,与王汝玉相当,仅次于方行、施敬,由此可见,沐氏视之为明初谪滇诗人中重要一家。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题:“显,字仲微,钱唐人。以荐授广西藤县知县。谪戍云南。沐黔国请除其伍,延为西席。”朱彝尊《明诗综》录诗二首,题:“显,字仲微,钱唐人。以荐授广西藤县知县。谪戍云南。沐黔国延为西席。”虎林,即武林,为杭城旧称。《浙江通志》、《广西通志》、《云南通志》、《千顷堂书目》所论平显籍贯、生平皆与上述诸家所言一致,则其谪戍云南事无疑。沐黔国为脱伍籍事可证其明初谪戍云南者的军籍身份。然平显何时因何事谪滇、何时东归故乡。诸作皆不提及。余据相关资料,略为增补。平显诗文多次提及居滇20年,如《人曰》曰:“东家禄米三千石,西席膏粱二十年”,明言为黔宁王府西宾20年;《二月八日寄仲权弟》曰:“汝浙吾滇二十年,东西万里各潸然”,言及与弟各分东西20年;感谢沐晟促成其归乡之愿而作的《呈谢国公大人三首》之三亦言:“陈编断简三千卷,燠馆凉亭二十年。”然诸诗写作时或仍在滇,也未可知,则其居滇至少20年。其归乡之日,《松隐记》曰:“逮夫东归,永乐丙戌始抵仲墅,拜先垄于洛山之下。縻舟溪浒,人单坟坞,披榛揽莽,展省邱土。”丙戌即永乐四年,当为平显辞滇归乡之期,上推20年,即洪武十九年,洪武十五年云南始平。则平显入滇必在洪武十五年至十九年之间,居滇时间为20年或更多。
平显祖居钱塘横里。清代钱塘人厉鹗《舟过横里,怀乎松雨先生故居并序》曰:“(平显)故居在北关外之横里,地有仲墅、洛山,水名十二里漾。《松雨轩集》中有句云:‘万顷水云横里北,百年邱陇洛山阳。’又云:‘藕花官漾十二里,桑荫邻村数百家。’又云:‘水竹空思仲墅村’。至今过之风景宛然,惜乎先生之不能终老于是也。”横里为一山水俱佳、物产富饶、士民乐游之地。薛章宪《吴越行窝志》曰:“越曰横里,去城一舍而近,衡六里有奇,纵二十里有奇,绵亘迤逦多陂泽、渠塘,平陆才十之二。居民植藕芡为生,收其人反出禾麦上,直亦再倍于平壤。夏秋之交,弥望皆织文绣缎。人人刺艇子出入其间,扣舷鼓柑,歌呼相答,不自意为人间世也。”如此佳地,难怪平显诗中以深情之笔数次提及家乡地名、景物。其居应在洛山之侧,村名仲墅。
关于平显生平,《云南通志》载:“平显,宇仲微,杭州人。洪武间应孝弟。力田。为广西藤县令,降主簿。寻谪戊于滇。博学能文,西平侯沐英请于朝,除伍籍,为塾宾。著有《松雨轩集》。”陈霆《重刻松雨轩诗集序》作:“晚以校职归老”,则一生行事较为清晰。其生卒年不详,钱谦益言“卒年七十四”,不知何据。平显谪滇时间为洪武十五年至十九年间,居滇20年,后于永乐四年东归。东归之后时日,至少有30余年,有诗文可证。其思念滇中友人朱寅仲曰:“不见故人三十年,死生契阔竟茫然”;其寄滇南诸友诗曰:“三十年前滇海夜,扁舟吹笛望星河。醉来还拥毡衣卧,不识尘中暑气多。”东归之后居京师任校职,其间曾归乡洒扫。《松隐汜》自述永乐四年归乡,与故人张景祥相契,永乐五年人日“赋诗为别。越明年,走书京师,征辞以志”,记末署“戊子岁清明日松雨老人平仲微书”,则永乐五年年初平显辞家就京赴任,六年时在京师。永乐十九年朱棣方迁都北京,则永乐五年平显初赴任之所为南京。《八月十七日送国公大人网云南》:“桂影涵秋一镜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