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对旅游新闻中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引导的思考-新

2013-05-30 01:39
导读:新闻传播论文毕业论文,对旅游新闻中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引导的思考-新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摘要 在当前倡导和建设生态文明时代的背景下,媒体需
  摘要 在当前倡导和建设生态文明时代的背景下,媒体需要及时转变思路,需要通过典型事实帮助地方在景点开发中遵循人与的和谐原则,引导公众不仅培育环保意识,而且积极参与,媒体自身也要接受社会监督,以使的环境生态得到修复,旅游得以可持续。
  关键词 旅游报道 环境保护 生态文明
  
  当前,随着大众闲暇时问的增多,国内的旅游业日益红火,而以此为反映对象的旅游报道、信息也迅速上升,甚至在不少广播、报纸、电视媒体上也设立了专门的旅游频道或专栏。这些措施一方面是对旅游市场兴旺的及时回应,也是对大众获得旅游信息、好奇心与知识欲的及时满足。正因为处于这样一个特殊的地位,旅游报道越来越受到媒体和大众的重视。但是,当前的旅游报道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地方急功近利的开发带来生态破坏,对于景区涨价问题讨论缺乏深度,以及生态文明观念引导力度的不足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基于此需要深入分析其中的缺陷以期推动旅游报道的改进,加快大众生态观念的提升和落实。
  
  一、“旅游热”主导地方媒体报道选择
  
  近年来一些地方兴起了“旅游热”,即想方设法开掘一本地的旅游潜力,投资发掘山、水、洞、桥等自然遗产,兴办旅游产业,而地方媒体也随之大造声势,广为宣传。这里就出现了一些令人忧虑的问题,即不顾客观条件大干快上将旅游产业化,挖掘经济效益。由于并非每个地方都适宜将旅游产业化,没有条件硬上马一些人造景点或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虽暂时得利但更会贻害无穷。而在这个过程中,负责宣传造势的媒体出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以当前经济收益作为旅游发展的龙头,显然存在一定的偏颇。就实际而言,并非各地都有旅游资源,都有优越的条件,所谓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就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对于自然或人文资源开发,媒体既不应一味叫好,将经济收入作为唯一的指标。例如,著名的水乡,古镇周庄,因媒体报道促进了当地的旅游业,而且十多年来其旅游收入猛增,这对当地财政而言无疑求之不得。但是由于媒体过度渲染,使得今天的周庄古镇不仅商业气氛过浓,而且超量游客使其原始、自然韵味大为衰减,加上众多售卖摊点的喧嚣,带来了不良影响。须知旅游区资源是难以再生的,有些破坏了的东西很难再得到恢复。在这方面暴露的不良后果还没有得到媒体的有效关注和警惕。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其次,媒体在关心旅游收益时也应注重观念引导。在节假日媒体纷纷将旅游作为重点报道的对象,其中一项内容是游客数量、门票收入等得以及时反映。但是人们的旅游质量、尤其是应当从旅游中得到的生态、审美却很少被媒体提及。其实,人们外出旅游主要目的是欣赏大自然风貌,从中获得与山水亲近的乐趣,并因之获得一种珍惜、爱护自然的观念。这应当作为旅游报道的一个主要导向,可惜媒体关注得不够。尽管这种导向需要借助生动事实说话,借助一个连续的过程反映还有困难,但媒体对此也不应忽视。
  第三,旅游资源大多是不可再生的,媒体应把握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引导地方适度开发,量力而行,在开发中注意保护,以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这也是媒体报道应掌握的原则。但是这也没有得到媒体应有的重视。2003年以来有关怒江开发风波就反映出地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之后就忙于水电开发,使得世界闻名的“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遭到破坏。虽然经过中,央媒体的多方揭示报道,促使工程有所减缓,但是2009年以来当地的拦河建坝速度明显加快,虎跳峡、长江第一湾等景点岌岌可危。对此还需要进一步发挥媒体的监督引导功能。
  随着十七大确立“生态文明”的社会发展转型,我国已经在贯彻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与行为。由于大众传媒越来越强大的影响力,教育引导功能日益强化,成为承载生态文明观念的主力。当前兴起_的旅游热正是媒体借以开展生态教。育的最佳渠道,但是在选择议题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二、相关报道中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观的缺陷
  
  传媒需要借旅游报道引导社会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但是从一些实际报道看,还是有所偏离。在近年来不断高涨的旅游报道中,有三类较为突出并带来了很大争议的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引导:门票涨价、发现探险类项目、文明旅游。这些议题的反映引人注目,也引发了人们的参与,但是其中的偏颇或缺陷值得注意,需要媒体吸取教训。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第一是旅游地门票涨价问题,近年来古了很大比重,引起了各方热议。2007年以来包括九寨沟、张家界、黄山、香格里拉等地门票上涨(平均上涨20至150元)的捎息经媒,体:大量报道引起了众多关注。而综观媒体报道无非主要分为两个争议议题:部门管理成本上升与公众不满门票过高,前者反映经营管理方出于投入过大,经济压力无法维持而涨价或者让生态景区休养生息的困境0后者突出了游客承受高昂的成本而产生抱怨,认为公共资源管理方无权随意涨价。其他方面还涉及管理不善、急功近利等批评议题。但是这些报道都忽视了生态文明导向问题,社会大众在争议中会有意无意遮蔽人与自然和谐的议题,造成不应有的缺失。而如果媒体能够指出涨价应当成为山川园林等休养生息的重要保证,成为保护它们,促其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加强对于自然资源的管理,相信这会比前两种议题站得更高。引导更有力,也更符合实际。
  第二是过度设置破坏性参与的“发现、探险”议题,是媒体往往作为始作俑者有悖环境保护的行为表现。近年来,不少媒体迎合大众的好奇心理,举办一些探险、发现项目比赛,探险对象就是那些珍稀山水及人文景观资源。在媒体鼓吹的有奖参与的刺激下,通过一试身手毫不珍惜自然而满足了征服欲、好奇心,媒体获得了较高的关注度,从而实现了所谓的“双赢”效果。与此同时,媒体热衷于报道的某地“发现”的原始景,观,动植物种等旅游新资源,但不幸随之而来的就是无情地破坏。这方面的教训不胜枚举。2000年黑龙江电视台记者胡鑫的连续报道《消失的哈拉海》获得了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然而作为主创人员之一的作者感到后悔万分。在他由专家带领下进入了一现场拍摄并兴奋地报道了《我省发现一块湿地》之后,宝贵的湿地很快就惨遭破坏,因为是记者的报道“提醒”了管锫。方这一块湿地有利可图,随后就遭到了破坏。这个教训殊为惨痛。2004年当媒体报道新疆北部发现普氏野马之后,该种群就遭受了厄运,盗猎者尾随而至,大肆盗猎。时至今日,媒体的此类“热情过度、”的发现、探险报道招致了不断增多的批评与争议:发现即意味着破坏。但显然,是媒体自己因掌握更多的话语权而使这种失误难以纠正。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第三是文明旅游问题。近年来急剧兴旺的国内、境外游中国民素质低的问题成为媒体突出反映的一项内容。2005年以来,国内外媒体屡屡对中国公民出游时的种种不文明行为进行了披露和报道。巴黎、华盛顿等地专门针对中国游客树起了令人汗颜的“请勿攀爬”、“请勿随地吐痰”、“请节约用水”中文告示牌。。这其中反映的主要指向文明举止、生态道德问题。诸如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乱扔乱吐、虐待动物、破坏设施等方面,既应该是媒体批评的重点,更需要由此引向环保意识行为。因为只有养成了关爱环境的意识习惯,才会有效消除以上那些陋习。遗憾的是,媒体总是将上述不文明举。止局限于公德、礼仪的浅层面上,阻碍了深层引导的延伸提升。
  以上问题可以看出,随着大众闲暇时间的不断增多,旅游热还会热度不减,社会对于旅游的需求还要不断增加,随之各种争议和问题也会继续积累。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这不仅会影响地方对于自然人文资源的科学合理开发,还会导致作为游客的大众不能从旅游中得到应有的教育和引导,反而加剧了对历史文化资源的破坏,最终带来的是不可持续的恶果。可见,媒体引导的职责和使命有多么重大,对此,需要媒体及时的作出良好的抉择,以带动社会实施环保意识和行为的转型。
上一篇:新媒介环境下现代公共舆论形态解析-新闻传播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