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旧体诗与中国现代文学_现当代文学毕业(2)
2013-05-09 18:15
导读:(二) 雄鸡一唱万民欢,重整河山历苦艰。 大树临风何所惧,长城沐雨稳如磐。 同心奋斗人十亿,携手进军业百年。 且待宏图实现日,神州举酒尽开颜
(二)
雄鸡一唱万民欢,重整河山历苦艰。
大树临风何所惧,长城沐雨稳如磐。
同心奋斗人十亿,携手进军业百年。
且待宏图实现日,神州举酒尽开颜。
这种言之无物的假大空作品,常常见诸报刊。外行读者视而不见,内行读者不屑一顾,只有半瓶子醋的读者才从这里“找到组织”。有时连编辑也急于完成应景任务,不遑细看,以致被别有用心者钻了空子,造 成政治事端(注:20世纪90年代曾有海外人士投稿《人民日报》海外版七律一首,以嵌字格手法攻击中国某领导人。)。
旧体诗由于处在现代文类的底层,所以一旦有佳作出现,往往是具有反抗性或者调侃性的,包括毛泽东的诗作也是这样(注:毛泽东诗词在某种意义上,实际是其革命生涯和反抗性格的结合物,从始至终具有“反诗”的特点。)。现代旧体诗中,打油诗占有相当的比重,还有一些接近民歌的俚俗之作。1958年掀起的“新民歌运动”,许多作品在形式上无疑是更接近旧体诗的[5],例如:
小姑娘,辫子长,
穿着一身花衣裳。
每天早起挑尿肥,
歌声唤起红太阳。
——《歌声唤起红太阳》
洮河引上凌霄殿,
清水流进蟠桃园。
命令王母搬家走,
瑶池今夜要发电。
——《千家万户唱洮河》之一
20 世纪40年代后期和文革后期,反抗性和调侃性的作品普遍增多。著名的“马凡陀山歌”和“五七干校”的作品可以作为代表。更具有政治史和文学史意义的“天安门诗抄”中的大量旧体诗,则直接参与了“新时期”的意识形态建构。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文革时期的主流诗歌是半格律体的新诗——以《理想之歌》最为典型,而70年代后期批判和清算文革时,以郭沫若的《水调歌头·粉碎四人帮》为嚆矢,却出现了大量的旧体诗(注:当时民间还流传着许多据说是周恩来、许世友等高层人物的诗作。),直到80年代朦胧诗崛起,旧体诗才又退回个人领域。可见旧体诗是随时可以担负某种政治任务的。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三
在以新文学为主体的“现代文学”自我建构进程中,旧体诗的身上逐渐也渗入了“现代文学”的观念,形成一种文体上的对新文学的补充。新文学史上有一些重要事件,是与旧体诗有密切关系的。比如周作人五十自寿诗事件,掀动了多少文人的心潮。此事学界皆知,无须细论。
再如现代旧体诗名家沈祖芬抗战时期的诗作,不仅具有一定的现代思想,而且艺术上也可圈可点,不逊古人。如《涉江词》中的几首:
减字木兰花·闻巴黎光复
花都梦歇,枝上年年啼宇血。
还我山河,故国重闻马赛歌!
秦淮旧月,十载空城流水咽。
何日东归,父老中原望羽旗?
减字木兰花(四首)·成渝纪闻
良宵盛会,电炬通明车似水。
炰烹龙,风味京华旧国同。
金尊绿醑,却笑万钱难下箸。
薄粥清茶,多少恒饥八口家?
肠枯眼涩,斗米千言难换得。
久病长贫,差幸怜才有美人。
休夸妙手,憎命文章供覆瓯。
细步纤纤,一夕翩跹值万钱。
弦歌未了,忍信狂风摧蕙草。
小队戎装,更逐啼莺过粉墙。
罗衣染遍,双脸胭脂输血艳。
碧海冤深,伤尽人间父母心!
秋灯罢读,伴舞嘉宾人似玉。
一曲霓裳,领队谁家窈窕娘?
红楼遥指,路上行人知姓氏。
细数清流,夫婿还应在上头。
鹧鸪天
惊见戈矛逼讲筵,青山碧血夜如年。
何须文字方成狱,始信头颅不值钱。
愁偶语,泣残编,难从故纸觅桃源。
无端留命供刀俎,真悔懵腾盼凯旋!
这几乎是可以与杜甫的“诗史”相比拟的泣血之作。如果有人说所谓自由主义
知识分子在国民党统治下
生活得悠哉游哉,那么沈祖芬的诗作是最好的反驳。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旧体诗写作者的个人身份,可以帮助我们从普通人的角度去认知
历史。由于离开了“大叙述”,旧体诗所呈现的
历史面貌可能具有另外一种“真实”。但是旧体诗究竟能够承载多少现代观念,旧体诗中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
如何影响和制约着写作者,这无疑是需要谨慎研究的。
四
旧体诗在现代文学的写作舞台上处于话语权力的边缘,但是一旦拥有话语权力者写作旧体诗时,“人伟言重”,作品就呈现出特殊意味。如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的毛泽东《沁园春·雪》的发表,造成了十分广泛的影响。
1945 年10月初,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应柳亚子的一再求索,将作于1936年2月的《沁园春·雪》书赠。柳亚子向来自视甚高,读罢咏雪词而尊毛泽东为词坛“ 第一国手”。郭沫若看到毛泽东题写在柳亚子纪念册上的墨迹,诗意葱郁,即步原韵吟出和作,抒写“国步艰难,寒暑相推,风雨所飘”的忧国忧民之情,并录奉毛泽东。不数日《新民报晚刊》编者辗转获得抄稿,率先在报上发表。一时间各方和作接踵而来,成为一场蔚为可观又别具生面的思想文化战线上的交锋。郭沫若写出第二首和作,上阕是:
说甚帝王,道甚英雄,皮相轻飘。
看今古成败,片言狱折;恭宽信敏,无器民滔。
岂等沛风,还殊易水,气度雍容格调高。
开生面,是堂堂大雅,谢绝妖娆。
诸多和作中,指责咏雪词有“帝王思想”的不在个别,而《大公报》主笔则以连载数日的长文《我对中国历史的一种看法》影射咏雪词作者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为伍。因为主笔标榜其“不党不私”的至公至正,这篇文章所产生的影响远较一些唱和之作为大。郭沫若奋笔写了《摩登唐吉珂德的一种手法》,针锋相对地斥责这是 “别有作用的文章,借题发挥,却且借错了题”。而新诗是很难具有这样的轰动效应的。(注:只有解放区诗人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受到国统区胡风的大力批判,差可比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