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老舍的民间文化意识——以《骆驼祥子》为(2)
2013-05-31 01:08
导读:3对老舍民间文化意识的反思 老舍通过祥子、虎妞等人物形象展现出来的民间文化形态可谓复杂多端。作家的笔触既饱含深情,对其倾注了欣赏乃至依恋的
3对老舍民间文化意识的反思
老舍通过祥子、虎妞等人物形象展现出来的民间文化形态可谓复杂多端。作家的笔触既饱含深情,对其倾注了欣赏乃至依恋的情感,又清醒而深刻、认识并揭示出它藏污纳垢的落后性。《骆驼祥子》的成功之处也就在于它并非基于一种“”一“传统”、“先进”一“落后”、“革命”一“反动”等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的意识形态立场,而是通过展现对象的复杂性,在貌似平淡、不加评判的图绘中将一个饱满、丰富的民问文化图式呈现于读者面前。他的笔下很少涉及对宏大“”的直接铺叙,而是借助对人物命运的揭举表达自身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老舍之所以把祥子写成这样一个既要强上进又自私堕落的矛盾形象,他说:“我所要观察的不仅是车夫的一点点浮现在衣冠上的,表现在言语与姿态上的那些小事情,而是要由车夫的内心状态观察到地狱是什么样子。车夫的外表上的一切,都必有生活与生命上的依据。我必须找到这个根源,才能写出个劳苦社会。”老舍先生的思想中有着很浓重的命运观念和悲剧意识。所谓“劳苦社会”是他对于那个剧烈变革的时代的独具个性思考和认知。在革命乐观颇为流行的时代,老舍却是很悲观的。他的思想充满着自己也无法解释的矛盾,这在他创作的早期更为明显。因为老舍先生来自于市民社会,可以说与民间离得很近,所以他的思想中有着民间观念的因素。民间普遍信“命”,老舍在这方面也有着朦胧的信仰。在整部小说中,悲剧的命运把祥子罩住,让这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显得行动力不足。从小说一开始就规定了车夫的命运,“早晚是一个跟头会死在马路上”,而又从老车夫和小马儿的身上验证了车夫的血泪生活。他们没有逃过车夫的悲剧命运,祥子挣扎了半天也没有逃出。在这种挣扎中,映照出人性深处的样子。人性是一种复杂的存在,它受到外力的激发而起作用。当外力还没有出现时,看起来的正直光明不是真正的本相。当生活抛出一个个难题,人性的复杂性就体现出来了。自由与自私,执著与冷漠,希望与失望,交织在一起,难分难解,但这种生命的颓势是注定的。老舍不是为了深人探寻人性,他写人性、写生命也是为了写“劳苦社会”。而突破文学作品的时代性,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种悲剧性的生命意识是更令人印象深刻的。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老舍对于祥子是同情的,对于小福子也是同情的,而对于同样命运不济的虎妞却未曾表达多少同情。这种同情的“差异性”在虎妞难产的描写中表现得最为突出。胡菊人在《再评老舍》中提出《骆驼祥子》有“情景不能交融”的问题,“本来是应该感人泪下的反而令人毫无知觉”,“虎妞难产,不是写虎妞经三天三夜痛苦挣扎与死神搏斗的艰苦情形,也不是写祥子目击丑妻怎样因为自己令她怀了孕而面对死亡极度痛苦,自怨自责,而又无援无助的悲苦之情,反而去着力描写那巫婆的丑恶”。杨义先生说这是“借风俗场面写透这种残酷之情和愚昧之态”。笔者认为,无论是“情景不能相融”,还是“写透这种残酷之情和愚昧之态”的阐释都无法掩饰作家的局限性所在。在老舍对这个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