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鲁迅面对新式爱情的疑虑(2)

2013-06-09 01:10
导读:和舆论的双重压力,以及二人之间的感情危机,几乎把子君和涓生推向了绝境。特别是离家出走后的子君,抛弃了赖以生存的旧家庭,被整个所唾弃、排斥

  和舆论的双重压力,以及二人之间的感情危机,几乎把子君和涓生推向了绝境。特别是离家出走后的子君,抛弃了赖以生存的旧家庭,被整个所唾弃、排斥。当她又失掉涓生的爱情之后,就变得一无所有。最后,被涓生遗弃的子君,终于在轻蔑、讥笑和冷眼中孤寂地死去。子君的遭遇,恰好印证了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一文中的预言:“娜拉或者也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厖还有一条,就是饿死……”(3)
  《伤逝》把启蒙理想的不切实际和乌托邦色彩展示得淋漓尽致:一方面,被唤醒者如撟泳龜撲干鷶们,根本无法和根深蒂固的封建抗衡;另一方面,在女性没有任何地位、经济地位和话语权利的社会情境下,仅仅向她们许诺一幅“自由”、“爱情”的虚幻美景,无异于引飞蛾扑火,给她们带来的不是解放,而是灾难和毁灭。
  可见鲁迅对于个性解放和新式爱情前景的忧虑,是有着充分理由的。我们不能否认,鲁迅的这篇小说,渗透着一定的功利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品的容量。但不管怎样,《伤逝》对当时追求个性解放的青年来说,还是起到了警醒和启示作用。
  我们可以看到,《伤逝》里显然有鲁迅的影子,或者说鲁迅在塑造涓生这样一个形象时,在一定程度上是以自己为原型的。1925年,鲁迅和许广平基本确立了恋爱关系,可是,我们知道,他是有妻子的。鲁迅是一个感情敏锐、思想深刻的人,他不可能不考虑,他和许广平的爱情,将会遇到怎样的压力:比如,一向都很孝顺的鲁迅,该如何向母亲交待,如何处理和前妻的关系,如何面对舆论的压力等等;另外,他虽然很爱许广平,但对他俩爱情的后果,也充满忧虑。他经常问自己,许许多多和他们一样的青年,虽然拥有了自由和爱情,而在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传统的文化习俗都没有什么大的变化的情况下,他们的爱情和幸福能长久吗?这些问题,经常在鲁迅的脑子里转悠,挥之不去。在《伤逝》中,鲁迅把涓生和子君的结局描写得那么绝望,我们就可以想象,他的疑虑有多深,思绪有多悲观了。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然而,鲁迅这位新文化运动的干将,毕竟不是涓生。鲁迅在和许广平相爱时,就早已意识到,朱安这样一个深受传统思想影响的人,是不会轻易离婚的。因为朱安曾说过,我生是周家的人,死是周家的鬼。同时,鲁迅也绝不会让朱安变成第二个“子君”。所以,鲁迅在和许广平同居后,并没有强迫她离婚,而是还让她和母亲住在一起,并定期给他们寄去生活费。这样安排,母亲首先不会太反对,因为在当时,有点地位的人,娶个“小妾”,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其次,对朱安可能也更好一些,否则,朱安的结局,可能和子君一样,不仅要自己艰难度日,还得在旁人的冷眼中,走着所谓人生的路。对前妻的这种安排,是鲁迅在那样一个时代,所能作出的最大努力了。朱安生活得虽然不幸福,但毕竟避免了子君那样毁灭的命运。再次,鲁迅在不离婚的情况下,他和许广平的关系,在封建卫道士的眼中,也许就是讨了个小老婆,这在当时司空见惯,不足为奇。而鲁迅一旦离了婚,去找许广平这样一个新式女子,那样,遭受的舆论压力可能会更大。
  另外,鲁迅在处理他和许广平的同居一事时,也十分谨慎和低调。1926年8月26日(农历7月19日),鲁迅与许广平一同乘车南下〔4〕。这次结伴南下,鲁迅找了一些借口:他是应厦门大学之聘去教书,而许广平是毕业回家。而且,他们已经同居几个月之后,鲁迅在向朋友介绍许广平时,依然只说是自己的助手。直到三年后的1929年,许广平已经怀孕五个月,才把她与鲁迅的关系告诉姑母,并希望姑母转告自己的父母。所以,鲁迅作为封建阶级的叛逆者和革命的斗士,在对待自己的爱情和婚姻问题上,也是十分冷静,十分讲究策略,而不像涓生和子君那样赤膊上阵。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综上所述,鲁迅之所以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出对个性解放和新式爱情前景的深刻忧虑,之所以对自己和许广平的关系处理得如此谨慎和低调,就是因为他充分了解、和舆论的强大和杀伤力,充分预见到现代文化在中国生长和的不易,也充分意识到思想启蒙运动的艰难和任重道远。
  
  注释:
  (1)贾振勇.娜拉出走:现代性的女性神话——鲁迅小说《伤逝》再诠释[J].鲁迅研究月刊,2001,(3).
  (2)鲁迅.鲁迅全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82.
  (3)鲁迅.鲁迅全集(第一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4)刘克敌.伟大而尴尬的“私奔”——鲁迅与许广平携手南下前后[J].

   [2] 

上一篇:试论如何确保对日软件外包开发过程中的质量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