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析“五四”时期冰心作品的“说教气”(2)

2013-06-13 01:23
导读:其次,这种说教气也来源于基督教思想的影响。冰心有接受基督教文化的家庭背景与精神土壤。茅盾在《冰心论》中认为,“大凡一种外来的思想决不是无

  其次,这种说教气也来源于基督教思想的影响。冰心有接受基督教文化的家庭背景与精神土壤。茅盾在《冰心论》中认为,“大凡一种外来的思想决不是无缘无故就能够在一个人的心灵上发生影响的。外来的思想好比一粒种子,必须落在‘适宜的土壤’上,才能够生根发芽,而此所谓‘适宜的土壤’就是一个人的生活。”冰心出生在一个温暖的家庭里,在爱的陪伴下成长起来。一二十年代的冰心身处浓厚的基督教文化氛围中,她的家庭有与基督徒交往的经历,她就读过的贝满女中、燕京大学和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都属于教会学校,这使得她与宣扬博爱、原罪救赎的基督教文化有了一个较好的交流平台。在此基础之上,她产生了对基督教的认同感和亲近感,特别是对基督耶稣“爱的人格”,她是心存敬仰的。在她看来,耶稣无疑是一位爱的者与实践者,他自觉承担了人类的罪恶,又以最宽容最伟大的心胸饶恕了对他施加凌辱的人们。赞美耶稣的“爱的人格”是冰心在创作上的一个自觉,她有志于效仿耶稣,传播爱的福音,而对她来说,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手中的笔来安抚脆弱的灵魂们。于是她经过思考,又找到了一个途径:宣扬“爱的”。
  “爱的哲学”是冰心融合她个人的气质与体验,在基督教文化的启发与时代要求的基础上产生的。它以母爱、童心和自然作为基点,建立“爱的人格”是其核心。在“五四”落潮期,正如鲁迅所言,是“显着寂寞荒凉的古战场的情景”。在经过大的表层动荡之后,又归于平静。人们找寻不到精神的寄托,无路可走的苦闷尤为强烈,“爱的哲学”的出现恰逢其时,带给人们心灵的宁静与温暖。然而“爱的哲学”成就了冰心,也束缚了冰心。它并没有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并且与现实的黑暗反差很大,“爱”在现实中处处碰壁,显示了它的软弱无力,它并不成熟完善,而冰心出于思想局限也不可能进一步自圆其说。因此冰心不得不动用大量的,进行直接的说教,用她充满幻想与浪漫的笔去营造这一美的所在。她的作品类似一篇篇“爱的福音书”,在对人的宣讲中完成对人精神的灌输,这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圣经》中传道行善的耶稣对人的训诫。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最后,冰心的起点与思想局限使她暂时无法摆脱说教气。冰心是以“问题小说”登上文坛的。“问题小说”只提出问题,不给出答案,社会价值大于文学价值。可见,冰心的文学起点就是不成熟的,更注重社会性的。而她又与其他的一些“问题小说”作家如叶圣陶等不同,她的家庭背景单纯,她缺乏像叶圣陶那样丰富的人生阅历与生命体验,所以叶圣陶能很快跳出这一圈子,而冰心却常常徘徊不前。尽管她不是像有些人所称的那样属于“闺秀派”作家,但她的经历、她的世界观还是影响了其作品深度的进一步挖掘,她的“爱的哲学”也只是向前迈出了一小步,而更大的飞跃要等到三四十年代,那时的冰心显然在表现手法与思想倾向上,都与底层民众更接近了。
  上面分析了“五四”时期冰心作品“说教气”的表现及成因,然而经过进一步的思考与梳理,我发现在今天读者难以喜欢的这种“说教气”,在当时读者的眼中却有可能具备别样的亲切感。
  冰心的只注重描写人世间的真善美,连小孩子也常常口吐慧语,尽管稚嫩单调,却在某种意义上构成了一种独特的单纯美,不失为以一种理想境界来引渡对现实世界失望的人们,这种单纯却不乏真诚的说教,使读者有意无意地忽略了那些不合情理的情节设置;冰心完成的“爱的福音书”式的创作,是作家与读者之间直接进行的精神交流,冰心温婉善良的个性是适合扮演这种说教者的角色的,她留给当时读者的是一个“知心姐姐”的形象,而在无处安置心灵居所的读者心里,他们也是渴望有这么一位说教者存在的。冰心作品道出了他们的心声,暗合了他们的精神节拍,在那一时期,人们也许并不特别在意它是不是优秀的文学作品,而只是想在其间找到精神的力量。冰心做到了这一点,又用她美丽亲切的语言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说教的缺陷,就像1942年巴金在编完《冰心著作集》的《后记》中说的那样:“十几年前我是冰心的作品的爱读者……。过去我们都是孤寂的孩子,从她的作品那里我们得到了不少的温暖和安慰。我们知道了爱星,爱海,而且我们从那些亲切而美丽的词句里重温了我们永久失去了的母爱。”这是属于那个时代的心情。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当然,脱离了那个时代,我们却感到这说教已经不能再与我们产生情感共鸣了,我们也不再了解那个时代。说教在当时的正面影响,今天又成为它难以为人们所接受的一个原因。然而,我们是不能苛责冰心的。毕竟,能较少受社会干扰、单纯进行文学创作的又有几人啊!或许我们还要问一声,在看重物质超过精神的当下,还会出现像冰心这样真诚的说教者吗?还会出现像她的忠实读者群那样对精神孜孜以求的听教者吗?也许,我们面对冰心作品,重要的不应该再是对它们存在的缺陷嗤之以鼻,而是要努力去寻找一些已失落了的人文财富。
  

   [2] 

上一篇:谈如何看待中国当代“国学主义” 下一篇:论语义场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