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文学的粮食情结(2)
2013-07-17 01:02
导读:在女人下坡小解时,便让他扛到草垛子里呼天抢地地做了事。这种原始欲望的暴露开篇就奠定了文章粗犷的乡土基调。 洪水峪这一山村背景加上全篇以种
在女人下坡小解时,便让他扛到草垛子里呼天抢地地做了事。这种原始欲望的暴露开篇就奠定了文章粗犷的乡土基调。
洪水峪这一山村背景加上全篇以种粮争粮吃粮为内容,构成了文章的乡土氛围。而作为文章重要部分的语言也很是生动、真实的反映了农村中的乡土气。这些都与粮食是处于同一背景格调下的。
其次,作品人物形象的塑造及情节安排对粮食具有依赖性。
《狗日的粮食》中,对曹杏花的形象塑造极为传神,好像一个肩上顶着瘿袋尖酸刻薄又很精明持家的丑女人要从文字间蹦出来一般。而她的这种成功的形象塑造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粮食。
文章在情节安排上也是与粮食紧密相连。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女人的到来与离去。女人来到杨天宽面前是因了他从山里背来的二百斤新谷。女人离杨天宽而去是因为丢了杨家的购粮证。二者前后形成照应关系,既是一种巧妙的安排,又是一种隐含的讽刺。粮食这东西,给人喜亦让人忧。
再次,作品通过粮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存状态,具有纪实性。
文章围绕粮食展开各种描写,曹杏芳一辈子都在种粮、偷粮、敛粮,却落得被购粮证害死的下场。洪水峪似乎一直都处在饥饿的状态。杨天宽从青年到中年直至老年都还“闹不清自己是怎么长的,也闹不清自己肚里是什么下水。” [1]反映了匮乏年代人民生活的困窘,也体现了五六十年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具有一定的纪实性。
最后,该类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对粮食的独特的道不明的爱恨情仇。
还有,文章最具深意,最具影响力的一句话,就是曹杏花临死前的那句“狗日的......粮食!”那是骂吗?是恨吗?杨天宽明白,我们也理解,那分明是疼呢,饱含了太多情感的疼。又或者,那不仅仅是曹杏花在骂,作者也在骂。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中国人与粮食世世代代的纠结感情就这样被作家给精炼的骂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