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析巴赫金的狂次亿理抢与新时期中国大众文亿(2)

2013-08-02 01:05
导读:消费者的参与只被限制在买与卖之间,而且这种文化是由统治阶级为赚取利润或为了维护统治而开发的。这同法兰克福学派简直是一个声口。 第三,在共
消费者的参与只被限制在买与卖之间,而且这种文化是由统治阶级为赚取利润或为了维护统治而开发的。这同法兰克福学派简直是一个声口。

    第三,在共时态上的交融性。社会发展史告诉我们,现代工业社会来自于传统农业社会,是传统农业社会的合乎规律的发展。彼此之间的衍生关系是不容抹煞的。缘此,我们将分别产生于二者基础上的大众文化与民间文化视为不同历史阶段同质的文化类型应该是不成问题的。在我看来,大众文化与民间文化形异而神同,在多数情况下是可以互代的,是不存在“间性”的。大众文化是民间文化的现代进行时态,而民间文化则是大众文化的过去进行时态,两者之别不是本质上的,而只是时间先后上的。彼此之同大于彼此之异。
    我们看到,在现代社会,一部分民间文化如民歌、民谣、地方戏等通过大批量复制生产和现代传媒的播扬以及受众大面积消费而直接转化为大众文化形式,民间文化与大众文化终于完成了共时性的融合。只是在骨子里仍葆有原初的民间性。此外,另一部分民间文化仍按千百年来自生自灭的古典形态自然运行。只不过在现代工具理性的挤压下,这种依然故我的存在方式到头来可能会自断其路。在此,大众文化与民间文化的同质性再次被证明。所以,我们认为,民间文化是前现代工业社会的原生性文化,大众文化是现代工业社会的次生性文化。
    在完成大众文化与民间文化同质同源性的论证后,我们便可以将巴赫金关于民间文化的研究成果移植过来作为新时期大众文化研究可资利用的话语资源,从巴氏关于民间文化的分析中探寻大众文化研究的有效路径:

  三、狂欢化理论与中国大众文化研究
    狂欢化理论是一种民间文化的阐释理论,其核心是自由。巴赫金及其文化诗学理论一直处于远离权力话语中心的边缘地带,这使得他的狂欢理论拥有了与同样居于文化地域边缘的大众文化的天然亲和性。“狂欢”一词几乎成为描述大众文化本质特征的习用语。狂欢化理论在肯定自己为自己立法、一切皆率性而为的民间诙谐文化中所播撒的自由精神,在肯定本然生活、自然生命原欲及狂欢化世界感受中所张扬的快乐哲学,已成为释读大众文化的不二法门。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巴赫金在《拉伯雷的创作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民间文化》(1940)一书中针对中世纪的中心话语—官方文化和教会文化的一元独霸和偏弊来展开民间狂化文化的论述。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狂欢化”这一概念不仅被巴赫金用作对拉伯雷小说的特征描述,事实上,作为一种话语资源,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对社会转型期文化特征的概括上。它揭示了某些非官方的民间话语合理存在的必要性,还为拒斥权威专制话语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理论依据。在隐喻意义上,狂欢化实际上隐喻着文化多元化时代不同话语在权威话语消解之际的平等对话”。应该说这一评价是深中肯萦的。巴赫金认为,狂欢化是民间文化的灵魂和核心。在我们看来,狂欢化也是大众文化的魂之所系。在现实的政治、道德、法律和宗教的律令里里外外实施了对人的包抄后,大众文化则为人性的暂时舒展提供了可能。根据行为学理论,如果一个人一直被迫按照社会分配给他的角色去行事去表达,那就可能导致两个结果:要么彻底丧失本我而成为神性十足的“超我”,沦为意识形态化的动物;要么以极端的方式反规范反社会,破坏社会的平衡结构,造成有序性的中断。这当然不是人的理想的生存方式,然而如果选择了其它方式,结果可能更糟。大众文化在此派上了用场,人们终于可以从遭理性禁锢的现实世界进人到自由的“法外”世界,终于可以按照人的尺度而非神的愈志厘定是非界限。此时,现实生活成了人性的荒诞改编,而狂欢倒成了人性的返朴归真,这是对一个颠倒的世界的颠倒,是一个否定的否定。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为大众文化的存在莫定了理论基础。
  巴赫金认为,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民间诙谐文化与封建中世纪的官方和严肃文化相如龋,反映出一种看待世界的统一的诙谐观点。由诙谐因素组成的仪式一演出形式“强调非官方、非教会、非国家的看待世界、人与人的关系的观点;它们似乎在整个官方世界的彼岸建立了第二个世界和第二种生活,这是所有中世纪的人都在或大或小的程度上参与,都在一定的时间内生活过的世界和生活。这是一种特殊的双重世界关系”。若用历史加现实的眼光看,民间文化与官方严肃文化的疏离关系不仅存在于古代,而且还延展于现代。民间文化就是要通过各种仪式、作品、广场语言与一本正经的官方严肃文化对垒,这种关系同样发生在新时期大众文化与官方主导文化及精英文化之间。在官方一民间两极之间,大众文化明显倾向于后者,并故意采取与官方立场不合作的态度,在主流文化的势力范围之外自由自在地进行“小叙事”。这是文化分层之间古老关系的现代延伸,在文化旨趣和价值取向上大众文化接上了民间文化的香火。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狂欢化源于狂欢节,狂欢节成了巴赫金用力最多的一个重中之重的问题。据他研究,所有的狂欢节都是彻底的非教会和非宗教的。它处于艺术和生活的交界线上,被赋予一种特殊的游戏方式。狂欢节没有演员和观众之分,甚至没有萌芽状态的舞台,人们全身心投人,概莫能外地按照狂欢节自由的规律生活,它成为整个世界的一种特殊状态,是世界的再生和更新。巴赫金深刻地揭示了狂欢节全民的而非个人的、解构的又是建构的本质。尤其强调了狂欢节不是艺术的戏剧演出形式而是生活本身的现实的形式。在此,现实的生活形式同时也就是它的再生的理想形式,生活本身在表演,而表演又暂时变成了生活本身。广场狂欢者暂时进入全民共享自由的乌托邦王国,解除了一切等级关系、特权、规范和禁令,普天同庆,一律平等。这同中世纪死板严肃的官方节日格格不人。官方节日肯定现有的世界秩序,将现有制度神圣化、合法化、固定化,成了现成的、永恒不变的、不可争议的占统治地位的秩序的庆功筵。狂欢节就是要冲破官方节日的禁忌,与一切永存、
上一篇:分析曹文轩小说创作中的传统美学元素 下一篇:试论《受活》的政治忧患意识与道家思想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