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缺乏思想——也谈鲁迅

2013-08-20 01:05
导读:现当代文学论文毕业论文,缺乏思想——也谈鲁迅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写下题目,心里几经踌躇。是不是对先生大不敬?先生不是伟

写下题目,心里几经踌躇。是不是对先生大不敬?先生不是伟大的思想家吗?怎么能说缺乏思想呢?

诚然,先生作品里是有思想的。《阿 Q 正传》把 中国 农民的愚昧麻木刻划得入木三分,在世界文学史上都是罕见的。阿 Q 成了共名,精神胜利法也成了专名。先生的如椽巨笔,不仅给我们留下了中国封建帝制结束 时代 的 社会 生活画面,而且忠实记录了生死转换关头古老民族的心路历程。在新世纪门口,清醒地揭示了农民革命无出路的 历史 真实。象毛泽东一样,鲁迅是最了解 农村 和农民的。

农民之中最悲惨的是妇女。祥林嫂的命运,是封建礼教压迫下最底层的一半中国人命运的缩影。先生的深刻不仅在于勾画出了一半中国人生活无保证,精神无依靠,人生无出路的真相,而且在于揭示了这个 “ 人人有责任,个个非凶手 ” 的礼教社会乃是窒息生命,摧残人性的无形杀手。逻辑的结论,便是改变这些人的命运,必须改变这个社会。

面对苦难重重的愚昧农民,最能体现先生赤子热诚和历史胸怀的作品是《药》。《药》中华夏两家的故事真实地揭示了华夏民族的历史命运:在改变旧事物的过程中,新事物只能成为旧事物的殉葬品。希望不能说没有,然而太渺茫。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古老民族的新命运,在求索的漫漫长途中,才依稀可辨。小说非常真实,也非常沉重,沉重的现实造成了沉重的作品。不是作家发现了生活的真理,而是生活的真实表现了生活的真理。疗救华夏民族于危亡的药,不能说先生已经找到了。但他有找到的信心,他在唤起人们寻找的热情。

先生的信心和热情是生活给他的。长大后,幼年闰土丢失了,但在闰土的儿子身上,幼年闰土又复活了。上一辈的友谊被等级社会吞食了,人的天性又使下一辈人成了朋友。虽然划船看戏的孩子们长大后会变成闰土,变成阿 Q ,变成祥林嫂,但在儿童时代,他们还是一样的热情、豪放、能干、快乐。青年就是希望。心里充满着对农民真诚祝福和热情关怀的鲁迅,不断为自己心爱的农民兄弟呐喊。这是一个文学家的本色,鲁迅用呐喊和关爱把它 发展 到了极致,鲁迅不是革命家,不能象孙中山、毛泽东那样,提出 “ 耕者有其田 ” , “ 平均地权 ” , “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 , “ 打土豪,分田地 ” 这样的纲领口号;他也不是思想家,不能像犹太先知,欧文和托尔斯泰那样,设计出使农民拥有土地的方案和为了不使农民再度分化,失去土地,沦入贫困而应走的合作化集体化道路,不以恶抗恶的解放道路。他只是文学家,生活的记录者,社会的观察者,历史的呐喊者。但正唯如此,鲁迅才是中国伟大的文学家。

中国的 问题 就是农民问题。抓住了农民问题,就等于抓住了中国问题。以文学家现身的鲁迅先生出手不凡,一鸣惊人,开篇就抓住了中国问题的关键。循此以往,深入思考农民问题,深入思考解决农民问题的 方法 和途径,可以为中国历史的发展找到一条全新的道路,因而能为中国造就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可惜的是,除了凋敝的农村和苦难的农民外,先生看不到中国的希望之所在。城市的繁荣是畸形的,城市是消费的天堂,而不是生产的中心。《一件小事》说起来不小,使先生看到了工人的淳朴高尚,但实在又是一件小事。先生看到的并不是锻造 现代 社会基础的新式的产业工人,而是为上流社会服务的旧式体力劳动者。

中国社会的主流,从鸦片战争开始,就是一个尖锐的近代化、现代化的问题,而近代化、现代化就是 工业 化。农民问题只能在工业化,即近代化、现代化的过程中才能解决。然而,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近代化、现代化举步维艰,建树甚微,生活很难让先生看清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伟大的现实主义在造就先生伟大的同时,也严重限制了先生领悟中国近代化、现代化的历史呼唤。限制先生眼光的还有 教育 。先生从小受中国传统教育,濡染之深,沦肌浃髓,他后来愤恨地要青年人不读或少读中国书,要把中国青年从传统文化中抢救出来,就是鉴于自己受到的这种挥之不去,如梦魇缠身般的 影响 。纵观先生一生,少有大志,以身许国,“我以我血荐轩辕”,弃医学文,入同盟会,《呐喊》《彷徨》,《南腔北调》,都是在听将令,都是为做战士,骨子里起作用的仍是“治国平天下”的老精神。而问题是,旧时代“治国平天下”,那个“国”,那个“天下”是明确的,“治”和“平”的方法也是现成的,信奉者坚定信念,身体力行就可以了。新时代则不那么简单,旧的“国”,旧的“天下”显然过时了,新的“国”,新的“天下”是什么?在哪里?需要人们去寻找,去思考。如果这个问题不先搞清楚,仓促上阵,求“治”求“平”,创新也可能成为守旧,前进也可能成为倒退。对象不同了,方法也应不一样,旧的“治”“平”之道,显然也要更新。应天顺民,以有道罚无道,三尺宝剑定天下,

上一篇:从文学理论到文化研究的精神脉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