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加味通气汤治疗耳闭的临床研究(2)
2013-09-20 01:12
导读:4结果 组,服药1个疗程15例,服药2个疗程30例,服药3个疗程以上者5例,治愈31例(62%),有效15例(30%),无效4例(8%)。对照组,治愈12例(24%),有效
4 结果
组,服药1个疗程15例,服药2个疗程30例,服药3个疗程以上者5例,治愈31例(62%),有效15例(30%),无效4例(8%)。对照组,治愈12例(24%),有效14例(28%),无效24例(48%)。两组对比,经 检验,P 0.01,有非常显著意义。
5 讨论
耳闭,《内经》最早述及,如《素问 生气道天论篇》说:“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者不可视,耳闭不可以听”。但耳闭作为病名,首见于明朝方隅所著自治州自治州自治州自治州自治州自治州自治州自治州自治州自治州自治州重中之重重中之重,医林绳墨》卷七,其曰:“耳闭者,乃属少阳三焦之经气闭也”,“或有年老,气血衰弱,不能全听,谓之耳闭”。建国后,第四版中医本科教材中《中医耳鼻喉》,以耳胀、耳闭为题编写了本病,并提出分别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相似,耳闭主要是耳胀炎症或反复发作迁延而成,主要病机是邪毒滞留,气瘀阻而成,治宜行气活血,道窍开闭。
笔者根据本病的特点,学习和借鉴清代名医王清任的活血化瘀理论,在通窍散和补阳还五汤的基础上,自拟了加味通窍汤,并配合以鼓膜穿刺抽液为主的西医疗法治疗本病。加味汤中的柴胡疏利少阳经气,引药直达病所,香附开郁行滞,石菖蒲芳香通窍,川芎行气调血,地龙通经活络,桃仁、赤芍、红花活血祛瘀,白术、茯苓健脾利湿化浊,同时有利于中耳积液的排除。临证时,视患者全身情况,或健脾,或滋肾阴、或补肾阳。同时配合鼓膜穿刺抽液、咽鼓管吹张、鼓膜按摩治疗,如此中西合璧,共筑标本兼治之功,有效率达92%,明显高于对照组。降低了因本病导致的耳聋致残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