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贲门癌早期诊治与临床分析
2013-10-01 01:13
导读:临床医学论文毕业论文,食管贲门癌早期诊治与临床分析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食管癌和贲门癌是我国北方特别是太行山区最常见的上消化道
食管癌和贲门癌是我国北方特别是太行山区最常见的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恶性肿瘤“三早”中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如何提高食管癌和贲门癌的早期诊断,及早进行手术,提高病人的远期疗效,提高病人的存活期限,一直是我们研究的重点课题,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手术治疗食管和贲门早期癌49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9例中,男34例,女15例,(2.27:1),年龄42~72岁,平均年龄57.3岁,早期贲门癌27例,早期食管癌22例,其中病变位于胸上段4例(18.2%),胸中段15例(68.2%),和胸下段3例(13.6%)。
1.2 临床表现 无临床症状者7例(14.3%),单纯进食时吞咽梗噎感11例,胸骨后不适伴吞咽疼痛8例,上腹饱胀、隐痛、吞咽不顺12例,中上腹不适及其他症状6例,突然呕血2例。病程0~8个月,平均2个月,有家族史者18例。
1.3 x线检查 本组49例均行x线检查,22例早期食管癌病例中,10例无任何异常表现(45.5%),7例表现为黏膜紊乱、不规则,5例表现为黏膜破坏、充盈缺损,27例早期贲门癌,11例无异常表现(40.7%),7例表现为黏膜皱襞增粗、不整和中断,5例表现为黏膜皱襞增粗、出现小龛影,4例表现为黏膜破坏、充盈缺损。
1.4 胃镜检查 全组均行胃镜检查,镜下观察早期食管癌22例中,糜烂11例,隐伏3例,斑块6例,乳头2例。早期贲门癌27例中,糜烂18例,隆起1例,隐伏2例,溃疡5例,乳头1例。
大部分一次内镜检查结合咬检、刷检确诊,但有3例食管癌2次内镜检查结合咬检、刷检确诊,1例检查4次才确诊,5例早期贲门癌也是多次内镜检查结合咬检、刷检才确诊的。本组8例经食管镜下黏膜染色指示下活检确诊。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1.5 治疗结果 22例早期食管癌均行开胸食管癌根治、食管胃吻合术,其中颈部吻合3例(13.6%),主动脉弓上及弓下吻合分别为17例(77.3%)和2例(9.29%)。27例早期贲门癌中,10例行开胸手术切除、食管胃吻合术(37.0%),17例经腹贲门癌根治、食管胃腹部吻合(63.0%)。切除率100%,术后肺部感染4例(18.6%),心律失常3例(6.12%),切口感染2例(4.08%),吻合口出血1例(2.04%),均治愈,无手术死亡和吻合口瘘发生。
1.6 术后病理 手术切除标本病理报告,鳞癌22例,腺癌27例,长度在5mm~7cm之间,平均2cm,其中1例食管中段癌上残端有癌残留,原位癌11例(22.4%),粘膜内浸润癌14例(28.6%),和粘膜下浸润癌24例(49.0%),4例有淋巴结转移,均为粘膜下浸润癌。全组共切除淋巴结338枚,最少2枚,最多15枚,平均每例6.9枚,其中14枚淋巴结转移(4.14%),本组1例同时发生食管和贲门早期癌,2例食管早期癌合并贲门晚期癌。
2 讨论
消化道癌症尤其是上消化道食管癌和贲门癌,自1976年全国普查以来,一直是北方太行山区群众的多发病,群众谈癌色变,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态势不减,严重影响者群众的身心健康,成为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拦路虎。对食管癌和贲门癌正确的早期诊断,正真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减轻病人的痛苦,延长病人的存活期限,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早期癌症诊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我院30年来的工作,特别是近10年49例早期癌临床资料,研究探讨多手段联合应用在早期癌症诊断方面的作用,旨在与大家共享。我们知道癌症从早期到晚期平均33.9个月,而晚期快,从食管癌发展到死亡的全过程20~78个月,平均43.6个月[1]。早期多发展缓慢,可以长时间稳定,给早期诊断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早期症状轻微,易被医患忽视,如何尽量多的发现和诊断早期癌,是我们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本组有7例无临床症状(14.3%),为体检时胃镜检查发现。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X线检查是简单易行、对设备要求不高的一项辅助检查,如摄片还能前后比较,多人反复加以读片讨论,特别适合基层开展工作。在良好的气钡双重造影检查中,多数病例能做出正确诊断,但常规钡餐造影有可能遗漏粘膜的早期改变,故粘膜碘染色指导病检或刷片有确定的制度意义,x线的误诊率为24%[2],本组早期食管癌、贲门癌漏诊、误诊率分别为45.5%和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