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胰腺炎临床诊治体会(2)
2013-11-04 01:06
导读:1.4.3血清脂肪酶测定在发病24小时后始升高,持续高值时间较长,可作为晚期病人的诊断方法。正常值为0.5~1U(comfort)。 1.4.4腹腔穿刺严重病例有腹膜炎者
1.4.3血清脂肪酶测定 在发病24小时后始升高,持续高值时间较长,可作为晚期病人的诊断方法。正常值为0.5~1U(comfort)。
1.4.4腹腔穿刺 严重病例有腹膜炎者,难与其他原因所致腹膜炎相鉴别,如胰腺遭到严重破坏,则血清淀粉酶反而不增高,更造成诊断上的困难。此时如腹腔渗液多,可行腹腔穿刺。根据腹腔渗液的性质(血性、混有脂肪坏死)及淀粉酶测定有助于诊断。
1.4.5B型超声波检查 对水肿型胰腺炎及后期并发胰腺囊肿者的确诊有价值,前者显示胰腺明显增大,后者显示囊性肿物与胰腺相连。
1.5 全组给抗生素头孢他啶或头孢噻肟或氯林可霉素,并加用甲硝唑抗厌氧菌,禁食1~15天,平均7天,抑制胰酶分泌:阿托品0.01mg/kg/次Q8h iv,西味替丁6~10mg/kg/次Q12h iv;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治疗;腹胀者给予胃肠减压;禁食超过3天者给予脂肪乳剂和胃肠外营养,3例症状较重者给予善宁0.05~0.1mg/次iv,Q8h治疗。
1.6 病程 最短5天,最长16天,平均10天。
2 结果
痊愈出院15例,1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转到外科手术治疗痊愈出院,全部病例无后遗症发生。
3预后
急性胰腺炎五般经过非手术疗效约3~7天后,症状消失,逐渐痊愈。出敌国、坏死型胰腺炎则病情严重,病程较长,可因休克死亡,亦可形成局限性脓肿,并可后遗假性胰腺囊肿。小儿急性胰腺炎比较少见,发病与胰液外溢入胰脉间质及其周围组织有关。现多认为与病毒感染、药物、胰分泌管阻塞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或暴饮暴食有关。至少半数以上是由腮腺炎病毒或上腹部钝伤引起,仍有30%病例找不到病因。有关资料认为急性胰腺炎有着急性微循环障碍的病理生理过程。急性胰腺炎五般经过非手术疗效约3~7天后,症状消失,逐渐痊愈。出血型、坏死型胰腺炎则病情严重,病程较长,可因休克死亡,亦可形成局限性脓肿,并可后遗假性胰腺囊肿。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4讨论
过去普遍认为小儿AP发病率不高,对小儿AP的认识和警惕性不高,误诊率较高,报道误诊达18.19%[1],本组病例显示AP占3年住院患儿的0.8%,即AP患儿并不少见。我们认为小儿AP的诊治体会有以下几点:①小儿AP症状不典型,婴幼儿更以哭闹为主,查体不配合,腹痛、压痛、反跳痛、呕吐是常见表现;②血尿Ams增高是诊断小儿AP的主要依据,而B超、CT因小儿查体不配合,哭闹,肠胀气等检查阳性率不高;③小儿AP治疗应采取以禁食为主的综合治疗;④对于重症善宁治疗效果满意;⑤禁食超过3~5天者应给予胃肠外营养治疗。
文献
[1]韩明亮,李洪丽,高志萍,等.小儿急性胰腺炎15例误诊分析.临床误诊误治,2000;13(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