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关键词】 帕米磷酸二钠 骨转移 癌痛
我科2007年6月~2010年6月用帕米磷酸二钠治疗39例骨转移伴中度以上疼痛患者,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9例,男27例,女12例。年龄39-76岁,平均56岁。均经X线、CT、MRI、ECT检查结合临床证实实有骨转移存在,原发灶均经病理检查证实。原发肿瘤:肺癌16例,乳腺癌6例,肠癌9例,肾癌5例,甲状腺癌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
1.2 治疗方法 帕米磷酸二钠60mg加入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4 h。无效者于第14天加用该药30mg或60mg。
1.3 观察指标
1.3.1 疼痛程度 采用WHO数字量标法,由病人自己按疼痛程度打分。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1]
1.3.2 止痛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疼痛减轻≥2级;有效:疼痛减轻1级;无效:疼痛不减轻或加重或有暂时减轻但疗程中又恢复原状。用显效+有效计算有效率。
1.3.3 血钙变化 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查血钙1次。
1.3.4 毒副反应 用药后详细记录不良反应。按WHO制度的统一标准评价
2 结果
2.1 镇痛效果 显效9例,有效16例,有效率59.3%。用药30mg 12例,显效+有效6例;用药60 mg 15例,显效+有效9例,其中1例第2次用药才有效。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2.2 血钙变化 治疗前血钙值(2.34±0.28) mmol/L,治疗后(2.16±0.13) mmol/L(正常值2~2.80mmol/L)。其中3例患者治疗前血钙异常增高,平均(3.13±0.15) mmol/L,治疗后(2.18±0.26)mmol/L,均降至正常。
2.3 不良反应 9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6例出现Ⅰ度呕吐,1例有一过性尿素氮(BUN)轻度升高。
3 讨论
恶性肿瘤骨转移是恶性肿瘤晚期常见的并发症,帕米磷酸二钠是第三代双磷酸盐类药物,在体内主要沉积在骨骼中,干扰成熟破骨细胞功能,影响破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改变骨基质的性质[2],抑制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减缓溶骨破坏的进程,缓解疼痛。本组应用的有效率为58.3%,低于文献[3]报道的90mg止痛有效率71.2%和金懋林[4]报道的60~90 mg隔2~4周重复1次的有效率88.0%。国外有学者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三组,分别用帕米磷酸二钠45,60,90mg治疗,结果证实较高剂量药物使患者症状得到更快的缓解[5]。本组发现30或60mg对骨痛的缓解效果相近。提高帕米磷酸二钠的剂量对骨转移癌疼痛的控制疗效正相关关系尚需进行临床研究。由于骨转移癌引起的骨痛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帕米磷酸二钠仅对破骨细胞介导的骨破坏有治疗作用,故我们认为提高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疗效,应将本品联合放疗、化疗和止痛药物的综合治疗,而不应单纯提高帕米磷酸二钠的剂量。该药在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溶解的同时,还能使异常增高的血钙降至正常,而血钙正常的患者用药后无低血钙发生。
参 考 文 献
[1]李同度,癌症疼痛的处理[m]张天泽,徐光伟,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725. 大学排名
[2]郑虎,翁玲玲.双磷酸盐研究进展.中国药学杂志,1997,32(9):522.
[3]吴达龙,秦叔逵,何泽明,等.帕米磷酸二钠治疗恶性肿瘤转移的临床研究.实用肿瘤杂志,1994,14(1):37.
[4]金懋林.帕米磷酸二钠治疗骨转移引起疼痛的疗效观察.中华肿瘤杂志,1998,20(4):310.
[5]Cascin S, Graziano F, Alessandroni P, et al. Different doses of pamidronate in.patients with painfal osteolytic bone metastases. Support Care Cancer,1998,6(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