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特美力治疗支气管-肺感染15例

2014-04-13 01:00
导读:临床医学论文毕业论文,特美力治疗支气管-肺感染15例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摘要】特美力属于第三代奎诺酮类抗菌新药,它能有效地阻止细菌DNA的复制

【摘要】特美力属于第三代奎诺酮类抗菌新药,它能有效地阻止细菌DNA的复制,对生长旺盛、繁殖活跃和趋于静止的细菌均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并对β-内酰胺酶完全稳定,是当代卓越的抗菌药物,尤其治疗重症支气管-肺感染高效快捷。
【关键词】特美力 支气管-肺感染
        1 临床资科
        本组病例男7例,女8例,最大年龄71岁,最小年龄24岁,平均年龄44.1岁。其中急性支气管炎2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6例,支气管哮喘合并感染2例,细菌性肺炎3例,肺化脓症2例。
        15例中有低度发热11例,高热4例,黄痰12例,大量脓臭痰2例,铁锈色痰1例。全部病例肺部听诊均可闻及干湿罗音,2例支气管呼吸音,白细胞总数增多、中性分叶核升高11例。痰细菌学培养出肺炎双球菌7例,流感嗜血杆菌1例,大肠杆菌1例,绿脓杆菌2例,厌氧菌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铜绿假单孢菌1例。全部病例均作了X线胸片检查,显示双肺纹理增粗紊乱模糊9例,大片浓密模糊浸润阴影3例(其中2例有空腔),片状浸润性阴影3例。 
        本组病例入院前或入院后应用特美力之前,均应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3~7日不等,因抗炎效果不佳而改用特美力治疗。
        2 用药剂量及方法
        15例中,13例病人采用特美力200毫克,每12小时静脉滴注一次,2例重症感染者采用400毫克,每12小时静脉滴注一次。疗程一般5~7天,对2例肺化脓症患者。疗程延长至2周后改用其他抗生素巩固治疗。 
        3 疗效
        按中央卫生部药政局1988年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标准,本组病例用药一疗程后,痊愈9例(60%),显效4例(27%),进步2例(13%),总有效率100%。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4 毒副作用 
        用药过程中出现轻微恶心、呕吐2例,轻微头晕、疲劳感1例,在继续用药过程中,未经任何处理自行消失。

     5 讨论
        5.1 支气管-肺感染是常见病,多发病,发展到肺气肿,肺心病阶段,由于病程漫长,致病菌多为复杂的混合感染,近些年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有明显增多趋势,病人多长期反复应用抗菌药物,耐药菌株增多,一般抗生素难以奏效。从临床治疗角度出发,对这类重症支气管-肺感染患者,首选广谱高效低毒的抗生素,对尽快控制感染,逆转病情是至关重要的。本组观察病例表明,应用特美力治疗15例重症支气管-肺感染一疗程后,总有效率高达100%,其高效是其它抗菌素所不能比拟的,因此提示我们:对重症支气管-肺感染患者,宜首选特美力治疗。
        5.2 老年慢阻肺发展到肺心病阶段,在心肺功能失代偿期,由于心力衰竭,液体输入量常受到某种程度的限制,选用特美力200毫克,一日两次静脉滴注,24小时液体入量仅为200毫升,对减少心脏容量负荷,减轻心脏负担,控制水肿,也大有裨益。
        6 结语
        特美力治疗重症支气管-肺感染疗效确切可靠,高效快捷,毒副作用少且轻微,是当代卓越的抗菌新药,应作为重症支气管-肺感染的首选药物,应大力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胡灼君,罗慰慈.肺内结节病38例分析.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7.
[2]应可净,刘富光,朱永良.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新喋呤测定的意义.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1997.
[3]张黎明,李萍.慢性阻塞性肺病绿脓杆菌院内支气管肺感染72例菌型与治疗的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7.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4]高若星,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32例体会.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7.

    上一篇:妊高征与围产儿关系292例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